第一折 风起青萍(第4/23页)

她看了半日书,点心一点没动,过了半天才觉得有些饥肠辘辘,于是走到屋外,听到黄妈的声音:“小姐,老爷子来信了,你快看看。”

星意欢呼了一声,信是从下桥送来的,沉甸甸的一封,含着下半年的家用以及她的学费。她将银钱交给了黄妈,就着夕阳西下最后的余光,一字一句读起来。

黄妈收好了钱,走出来问:“老爷子说了什么?”

星意整整齐齐地叠起信纸,又掰指算了算,少女清透的眼睛里露出掩饰不住的笑意:“爷爷让我冬至回家祭祖,我正在算还有几日呢。”

城内开始戒严,所有参与了游行的学校校长与商会代表都被请进市公署会谈。星意所在学校的教务长一再召集学生开会,严令他们不可再上街。有些热血的学生不服

,在会上就与教师代表争执起来。

“燕颍大学的校长为了保学生出来,自己都被关进去了。”

星意听到有同学在私下议论,心底微微一紧,不知道赵青羽被抓进去没有。他伤势这么重,必然是要进医院的,军警去医院一查就能知道原因。

“这回是颍军的参谋长顾岩均亲自坐镇,已经和北平政府和日本人保证了,一个月内就平息此事。”

“顾岩均是叶楷正叶督军的姐夫吧?”

低声说话的两人是班内的两个男生,平素就喜欢议论政事,其中一个叫王念,小道消息极多,大伙儿也爱听他说些军政秘闻。

“督军?”王念撇了撇嘴,“我看是傀儡吧?群龙无首才推了他出来。瞧着吧,过段时间,局势定了,他一准被罢免——划出租界这件事是经过他手的,年轻又懦弱的督军,哪能服众啊?”

星意听到那些名字的时候,觉得离自己十分遥远。她自小在下桥生活长大,廖家并非巨富,但祖上出过状元、举人,在当地算是极有名气的家族。用爷爷的话来说,富不富贵不重要,廖家一直是书香门第传家,子孙要读书,能读书才是要紧的。

星意自幼父母双亡,是爷爷抚养着他们兄妹俩长大。廖家在下桥以及附近都有些铺面生意,衣食无忧,而老爷子除了打理打理生意,还在当地办了家私塾,不挣钱,但凡是愿意来上学的适龄孩子,都能接受

到教育。

家里有了这样开明的老爷子,且不说长孙廖诣航外出留洋,就连家中唯一的女孩义正词严地提出自己想学医救人的时候,老爷子二话不说便答应了。

星意还清楚地记得,爷爷答应送自己上学那天,幼时隔了一条街的玩伴出嫁了。嫁的是下桥的一个乡绅家的儿子。那会儿她站在门口,看着花轿抬过去,心里五味杂陈。

嫁了人,是不是意味着这一生就这样被禁锢在了这里?

生孩子、侍奉公婆,明明还有那么多年,却仿佛已经看到了头。

星意打了个冷战。

老爷子在下桥是极有名望的,自然要被请去喝场喜酒。他拄着拐杖,走到孙女身边,吹胡子瞪眼:“不是要去考试吗?你的洋文读过了?到时候考不上,就回来嫁人。”

爷爷老是吓唬人,星意吐吐舌头,一溜烟地钻回自己房间温书去了。

到了今天,她也是一样。

军政大事如何,她并不怎么关心。

每一个人,都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她要考上博和,将来做个好医师,令国人免去病痛之苦。

这是她力所能及的,她便要尽十二分的努力。

这两日都是只上半天的课就放学,星意收拾好了书包,打算回家吃饭。

刚走出校门口,拐了个弯,就听到有人远远地在吹口哨。

她迟疑着停下脚步,往街对面张望了一眼。

有人在对她挥手。

星意眯着眼睛,想要看得仔细一些。已经是深秋了,

那人穿着深蓝的夹棉长袍,围着条黑色围巾,半张脸都藏在了里边,但眉眼依稀还是那日见到过的。

肖诚。

星意一下子高兴起来,左右看看没有车辆经过,便跑了过去。

“肖大哥!”她站定在他面前,“赵大哥没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