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寇可往(第5/6页)

“起来吧,稍后你便随我进宫去。”平阳公主了解刘彻的性子,他在听过仙迹后,一定会派人来,她眼眸透着精明的光,“是了,你阿姊与那霍仲孺生下的孩儿还在病中吗?可取了名字了?听闻也是个不好惹的夜哭郎呢!”

卫子夫不敢抬头,她心中也弥漫着复杂的情绪,只能努力维持着声音回道:“回殿下的话,前日求告巫觋,为其问了鬼神,已取名为去病。”

果然如此,平阳公主笑意更深:“将卫少儿母子也带来,待宫中使者前来,尔等便随我一同进宫面圣。”

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为被那句“寇可往,我亦可往!”而拍手叫好!

他正面对东突厥无休止的侵扰,就在他登基之初,东突厥颉利可汗背信弃义,竟趁着李世民铲除李建成余部的时机,突然命部下骑兵围攻乌城,一下将程知节、徐世勣和屈突通的唐军主力牵制住,他自己则与弟弟突利可汗以及铁勒部的契苾何力挥军南下,那是最危急的时候,东突厥的兵锋直指长安城!

不,是已经陈兵长安城外!

李世民不得已,命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侯君集、段志玄、独孤彦云等重臣冒险前往城外渭水南岸,隔河大骂东突厥背信弃义。同时,又派大将尉迟敬德于击败了突厥的左翼军,扣押了东突厥的名将阿史那乌默啜!

尉迟敬德这一战解了长安之困,颉利可汗因侧翼遭袭,大将被扣押,这才同意与与李世民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为盟,之后退兵。但李世民没有认为东突厥对大唐的威胁就这般结束了,这一战便是对他敲响的警钟,他必灭东突厥!

“寇可往,我亦可往!好气魄!”李世民眼眸闪动着光芒,下旨,“传朕的旨意,日后臣下可带武器上殿,每天朕要领数百士卒在显德殿习武!朕要亲自练一支骁勇善战之精兵!”

宋朝,赵匡胤却也在向往强汉的气魄。

他望着仙迹中展示的汉武君臣,不由泪洒当场。

燕云十六州……尚在寇手!

“武备不可松懈。”赵匡胤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武将虽不可放纵,但也不能为此忽视练兵习武……”

明朝,万历年间。

“电视剧?”正走向内殿的张居正沉思着,他想起之前林姑娘曾回答卫青,这三轮车是“电动的,不是油的。”他之前并未理解何为电动,何为“油的”,还在纸上记录了这个问题,想着回头仔细问问,如今又听见“电视剧”——都有电字。

后世驯服了雷电?雷电能够驱动后世的车,还能够将杂剧引入那容器中……这勾连古今的仙迹,是否也是“雷电”所为?若是按照这思路思索下去,除了电有神通,连日常食用的“油”也能驱车、播放杂剧?又或许是旁的,他们还不知道的“油”,后世不知可有“油视剧”?

张居正渐渐想远了,若大明也能驯服雷电和那神秘的“油”……

清,康熙除了准葛尔部还举着反旗,从南到北,几乎都已经臣服在八旗铁蹄之下,三藩已定、苔湾已收,就连传说中的那朱三太子全家,头颅都已大张旗鼓送进京城了。

失去了前明最后的正统后人,江南一带反清的声音瞬间安静了下来。

因此,作为一个关外游牧民族问鼎中原的皇帝,他听着汉朝抵御匈奴的故事,全然无法感同身受。

反倒在警惕汉人血液中流淌了两千年的百折不挠。

“汉人总说九世之仇犹可报也……”康熙知道,就因崇祯吊死煤山,留下一句:“任贼分裂朕尸……可将文官尽行杀死……勿伤我百姓一人”,就让汉民念着前明至今难以忘怀。

反清复明的星火扑灭一处,又会重燃。

康熙还想到当初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拱卫京师的大明三大营一部分早已在明英宗朱祁镇征瓦剌时死伤殆尽,另一部分也在对付李自成和关外清军时打光了,于是剩下的三大营老弱残兵开了城门投降了李自成,没想到,李自成大摇大摆进了京城,却在进入皇宫时受到了激烈的反抗。

崇祯帝的内官王承恩,时任司礼监禀笔太监,他不仅没有卖主投敌。当京营军士望风而逃时,王承恩为宫中几千太监分发武器,准备与李自成军死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