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诸事落毕(第3/5页)

……

李圣一在神都处理政务,同时一直在关注着洛圣夕的事态发展,就连天竺那边的事情,他都有些顾不上了。

洛圣夕在江南待了那么久,这件事自然传的到处都是。

其他的王公知道了这件事后,先是茫然,而后就是神情复杂。

尤其是燕国的王公。

望着毡帐外的牛羊,看看手上干裂的皮肤,再回想一下寒冰风雪,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愤恨,还是这群南方人会享受,我们在这里放羊受冻,他们竟然过得这么舒服。

最破防的就是燕王,在诸王中,就属燕王的实力最强,控弦百万,但是现在看来,就属他过得最不舒服,分到的土地最是贫瘠和严寒。

“来人。”

越想越不爽的燕王将自己的奴仆唤进来,高声道:“去给神都的那位天子上奏章,就说草原上又发生了风雪,牛羊冻死,需要更多的粮草。”

等到信使出发,燕王才摩挲着手中的金刀,望了望南国的方向,又往东西望了两眼,叹了口气,最终还是决定算了,真不能打,只能勉强要些粮草度日。燕国算是现在诸国中,最特殊的一个,其他诸国都是农耕国家,尤其是楚国、宋国、齐国、卫国这些国家,是纯粹的农耕国家,甚至楚国和宋国,土地条件比中原还要好。

就连跑的最远的秦国,也发掘出了大片可以耕作的土地,变成了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家。

只有燕国分到的漠北,是完全不能种地,只能放牧,而且环境恶劣,在历史上,每次气候不好的时候,就要南下到中原抢掠。

现在当然不能抢掠了,但草原上的气候可不会因为汉人占据了这里,就会改变,依旧是一场接着一场的雪,让生活在草原上的人苦不堪言。

至于解决方法,就是从中原要赈灾补助,中原赈灾,燕国当然就不闹事,中原如果不赈灾的话,那燕国就要南下自己拿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让燕国好好活着,那大家都一起活着,燕国要是活不了,中原也别想好过。

燕国这种完全不能自给自足的天然环境,才是中原一直忌惮它的根本原因。

燕国就是一个一直需要中原补贴的国家,大唐朝廷不仅每年给燕国送去大量的粮食和布帛,还按照人头送去纸币,以便让燕国进行交易,毕竟燕国实在是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根本就没有交换价值,在商品经济中,根本就参与不进来。

但不让燕国参与又不可能,他虽然穷,但架不住他又有实力又横,架不住他对于大唐还是很有用的,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形势。

太平给李圣一留下了一个太平盛世,但绝不是说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这些都是比较大的问题,而且非常不好解决,只能暂时拖着,万一以后就有人能解决这种结构性的问题呢。

……

明光七年,洛圣夕在广州等到了宋国将前任安南节度使送回来,这个畏罪潜逃的大唐高官,最后还是难逃大唐的制裁,他成了宋国和大唐间博弈的弃子,洛圣夕在新建立的安南节度使衙门之前,将他凌迟,震慑所有的官员。

在最后,洛圣夕没有进入宋国,他只是将大批江南士族都流放到了宋国中,他要给当初已经颇为平衡的宋国,再填一把火,同样趁着这个机会,在宋国的政坛中攻城略地。

当然,对于他当初的刺杀,洛圣夕大致查出了一部分人,其中甚至有宋王的外戚和宗族参与其中。

这件事到这里就非常清楚了,这的确不是一场针对洛圣夕的刺杀,他们只是单纯要引起朝廷震怒。

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无法善了,参与到这件事中的人,为了防止牵扯更大,没有进入大唐接受最后的罪行确认,就纷纷在宋国中自杀,洛圣夕没有去宋国就是猜到了这样的结局,他翻看了一下,确认所有参与这件事的人,都已经死了,就不再追究,于是这起针对钦差的刺杀案,就这样彻底结束。

……

洛圣夕回到神都之后,就直接进了皇宫,兄弟二人一番聊天之后,才聊起了如今天下的形势。

李圣一叹了一口气,“阿夕,之前刚刚接手大唐的时候,朕踌躇满志,觉得根本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自己创造伟业的,但是现在看来,却不是这样,朕好像什么都能做,但又什么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