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诛独夫,杨广死!(第3/5页)
洛玄星说着从坐位上站起来,手中抽出了一把剑,那是一把青铜剑,剑身上很明显的抹着油,在场的人都知道这是为了保养。
洛玄星高高举起这把剑,对着所有人说道:“一千五百多年前,周武王在孟津会盟诸侯,最终攻破朝歌,商纣王举火自焚,但尸体并未烧尽。
周武王用箭射商纣王的身体,最后就是用这把剑,最终斩下了商纣王的头颅。
传给了所有的诸侯观看。
即便是讨伐汉戾帝,洛氏都不曾取出这把剑,但现在,杨广实在是过于让天下人为之侧目了,惟有这等神圣之剑,才最合适斩下杨广的头颅。
现在我们尊奉素王上皇的指示,向杨广执行素王上皇的惩罚。
诸位,你们都是被杨广所逼迫而家破人亡的勇士,让杨广知道你们的愤怒吧。
诸位啊。
努力,用我们的行动,来晓谕天下的人,惟有反抗独夫,才能创造未来的盛世。
素王的神灵将会庇佑每一个人。
愿素王与天下人同在!”
蓟城中有数以万计的人,无数人如同潮水一般跪下。
这世上没有谁会不为恢宏而倾倒,神圣的盟誓,跨越千年的传承,那些让人的振奋的言语,那些突破藩篱的言语,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
那些上古的事情,就像是远古女娲和伏羲的神话一般,就像是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一样,但现在活着的传说就在这里。带来了素王的教导。
从洛玄星出现到现在,他没有一句话提起上天和苍天,他不厌其烦的说素王上皇。
于是素王上皇就是一切。
……
发生在蓟城的一切是震撼人心的,杨广躲在江都醉生梦死,没有人敢于将外界的事情告诉他,他也根本不想听,他只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好好享受,而且他认为自己还有十万精锐的骁果军,保护他的安全没有问题。
总之,在洛玄星已经向着天下人旗帜鲜明宣布自己要杀死杨广时,杨广却完全不知情。
但其他人知道!
洛氏的突然进关对天下局势的改变是巨大的,其中改变主要是有两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让那些还在造反犹豫中的隋帝国内部人员,纷纷加快了脚步,比如李渊,这些人借着各个机会,开始排斥异己,虽然亲手去杀杨广很难,但是让勤王大军不过去还是没问题的。
身为太原留守,李渊对付要经过河北的洛氏,本该很容易,但他当然不可能去这么做,只当做没看见,如果有其他人去,他还要阻拦一番。
第二个方面是对义军,这方面的变化最大。
洛氏举起的旗帜,对义军号召力是最大的,洛玄星要前往江都杀隋炀帝,最快的就是乘坐船只到洛阳,然后顺流而下。
如果要这么走,那除了河北的隋军之外,有三股势力拦在路上。
王世充所统领的洛阳隋朝军队,这是隋朝目前还存留的强大武力之一。
李密所实际统领的瓦岗军,李密已经准备投降隋朝,当然这种投降是有极高自主性的。
这算是李密的局限性,他出身关陇勋贵,见惯了皇位更替,所以他想走这条路,先投降隋朝,然后再一步步立下功勋,进而让皇帝禅让,他认为这是正道。
不过洛氏的归来,让李密改变了主意,他决定暂时不投降,先按兵不动,等着隋朝崩溃,然后直接接受隋朝的遗产,他是关陇勋贵,很有机会笼络到杨广麾下的骁果军。
第三股势力就是杨广身边的骁果军,这支隋帝国的禁军,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关中人,根本就不想待在江都,只想赶紧返回关中,和家人团聚。
洛玄星在涿郡停留了一个月的时间,主要是为了筹集粮草,他从辽东一路返回,是靠着隋朝征讨辽东的粮草,以及辽东国“借”出来的粮草,到了涿郡就地吃粮食还好,但要维持数万人打仗,那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
王世充是个“大隋忠臣”,他的发迹是从在江都溜须拍马起来的,是典型的佞幸之路,指望这样的人对隋朝忠诚,给隋朝尽忠,那就太过于可笑了。
在杨广去往江都后,他和越王留在洛阳,军队则大部分都在他的手中,面对来势汹汹的洛玄星,以及河北群雄,王世充所做的很简单,他直接当作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