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多少恨(大修)(第3/7页)
巨重的城门落下,唯剩一道小门可堪进出,验合身份户籍越发严格。
皇帝驾崩,天地缟素,京师戒严。
于晌午时,京城内收到礼部消息的各处寺庙,开始唱经,鸣钟三万下。
从午时至傍晚,未曾停息。
百官在官衙斋宿,王公大臣进宫哭灵。
便连镇国公卫旷,也在晨时,拄着拐杖乘车入宫去了,尚未回来。
公府大门牌匾下的六角宫灯,被管事带人换下,拿着竹竿往上挂白灯笼。
膳房被下令,荤食暂停,这段日子送往各院的饭食皆素。
郭华音在婆母的教导下,点头应是,转出正院去看各处的布置了,万不能出错,被人揪住把柄。
杨毓忙活一通,感到些微头晕,坐下歇息。
卫虞端来一杯热茶水,关切道:“娘,您喝口茶缓缓。”
杨毓接过,仰头饮下解渴,待放下茶盏,看着门外灰暗的天色,心中无可奈何地焦急。
“这些日的哭灵,你爹的身体可如何是好。”
纵使出门前,她往丈夫的衣襟内塞了药,嘱咐他要是疼得厉害就吃药。
母亲唉声叹气地操心父亲,卫虞也是蹙眉忧心,却只得宽慰道:“娘,三哥也在宫里,会看顾好爹的,您还是少些担心,注意自己的身体要紧。”
四月底雨水不停,怕是落完这场雨,迎来端午,这天就要热起来了。
母亲夜里时常咳嗽,喝了竹沥青才好些。
听到这句安抚的话,杨毓好歹放心多了,抚摸女儿的手,笑着点头。
天慢慢地阴沉,但好似转眼一瞬,便进入黑夜。
曦珠在等待中,用完一顿素面的晚膳。
灯油在阒静之中渐燃,外间又下雨了。
他还未回府,须臾之前,一个亲卫奉命回来禀报,说他要在宫中待上七日。
“安好,勿念。”
她知道这短暂的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一切都是妥当的。
前世是六皇子谋夺皇位,而这一世,似乎遵循正常的轨迹,太子不用逼宫,便登基了。
缓吐出一口气,面对蓉娘的询问:“今晚人不回了?”
她是瞧着,姑娘和三爷好不容易和好。
曦珠笑了笑,道:“不回了。”
这一晚,她什么都没做,洗好脚就上床睡了。
半夜里,她又一次梦到了自己的家,以及爹娘。
她像是回到了小时候,五岁的样子,被爹爹抱在怀里,和娘亲一起去热闹的街市玩。
无论她要什么,爹娘都会买给她。
她那时最喜欢吃了,甜的酸的,吃得肚子圆滚滚,让娘亲都不敢再给她买吃的。
爹爹还颠了颠她,笑地胡须乱颤。
“再多吃些,爹都快抱不动你了。”
车水马龙中,周遭的景物皆成虚幻,只有爹娘的脸是清晰可见的。
又一个寻常的,过去的某个灿烂晴天。
曦珠又一次从梦里睁开眼,缩在暖和的被褥中,茫然怔怔。
翌日的院子里,丫鬟持帚,在清扫昨夜的落花。湿漉漉的青墙角落,堆满了被雨淋脏了的梨花。
一地扫尽,到了下晌,又下一场小雨,树上的花便愈发荼蘼。
曦珠仍在等待。
兴许花落尽的时候,她就可以回家了。
卫陵答应过她的,等太子登基后,卫家彻底无恙,她就能回去津州。
至于他说的,会陪她……一起回去。
她不知该如何全然原谅他之前的欺骗。
至少不是现在。
尽管这段时日,他被困公府的琐事,总是疲困乏累,又用那委屈的模样来对付她。
她不是不知道,却还是对他心软。
她想着,等公府的事了结,再来真正计较他们之间的事。
虽是这样打算,但曦珠还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收拾离京时,带走的东西了。
必须得做些什么似的,打发这漫长的等待。
窗外的丧钟不绝,是喧嚷扰人的。
雨天无事可做,青坠和蓉娘皆在自己的屋里做针线。
她从床上爬起来,步伐不免着急。
甚至踉跄了下,但很快站稳。朝墙边立柜旁,几个摞堆的浅黄雕花箱笼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