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第4/5页)
这要是换作他,早就来一套“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潇洒流程了。
郗嘉宾是真的半点都不担心啊。
不过毕竟杜牧才是他的队友,李白感叹了一声,很快就将这事放在了一边,转而研究起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的荀羡来。
他的心情很复杂。
经过这一通折腾,荀羡的女装是彻底废除了,露出了少年郎的本来面目。
怎么让他有点担心……该不会过几天江左又传出什么奇奇怪怪的绯闻吧。
荀羡:?
他从昏昏沉沉中睁开眼,一抬眸,就看见李白神色奇异地望着他,仿佛在看一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死士,不禁背脊陡然一凉。
“这是怎么——”他低头看见自己身上的绳索。
李白告诉他:“我们不知被什么人掳来了,据我估算行程,现在大约已经到江北了。”
他对当世格局的细节不算特别熟悉,所以示意荀羡好好想一想,到底是江北的哪一方势力有动机去做这件事。
荀羡啊了一声,对啊,绑架他们三个到底图啥?
图财肯定不可能,李白又不是世家子弟,图色……算了算了,下一跳。
图影响力的话,这个倒是很有可能。
李白很出名,他也很出名,郗超是名满江左的“盛德绝伦郗嘉宾”,名气大大的有。
荀羡顿时感觉一场阴谋的惊天巨网在向他展开,是谁在暗戳戳图谋搞事!
郗超坐在李白对面的地上,眉眼低敛,也正在沉思如今的格局。
桓温是他一开始选定的效忠对象,只是不知为何,自己莫名晚到了一步,桓温已经有了一位谋主。
郗超这个人素来心高气傲,自不愿屈居次位,于是暗中筹谋,决定搞一番事送给桓温作投名状,届时再加入对方阵营。
自从太尉郗鉴去世之后,高平郗氏的门阀便大不如前。
这等世态炎凉之变迁,从琅琊王氏的态度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从前郗鉴在时,重兵扼守江州,琅琊王氏为了争取同盟,就精心挑选族中子弟与郗鉴联姻。
众多青年才俊各施手段,如同选秀一般,争相展示风采,想要入郗鉴之眼。
唯有王羲之毫不在意,自顾自地坐在厢房里,衣衫半褪地看书。郗鉴看了之后觉得他心无外物,心性超然,就把女儿郗璇嫁给了他,成全一段“东床选婿”的佳话。
郗璇书法高妙,乃是女中笔仙,与王羲之笔墨和谐,月下花间,颇为岁月静好。
王羲之对郗家人自然也颇为尊重,就连《兰亭集序》都送给了小舅子作陪葬。
然而琅琊王氏的其他人就不同了,主打一个捧高踩低,郗鉴一死,态度风向顿时大变。
他们见陈郡谢氏的人前来,就翻箱倒柜热情迎接,见高平郗氏的人来,就冷冰冰态度倨傲,冷然不应。
更有甚者,还嘲讽郗超是兵家子弟(郗鉴过江时曾招募流民为兵,担任流民帅)。
在这种情况下,郗超哪能咽下这口气,势必要青云直上,将琅琊王氏这群人好好收拾一顿。
他后来也确实做到了。
只不过,当他一死,琅琊王氏又开始故态复萌。
他的从妹郗道茂嫁与王献之,后被王献之休弃,另娶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也就是司马昱的女儿。
可以说是很翻脸无情了。
王献之死前颇感懊悔,自称平生无憾事,唯忆与姊(郗道茂)离婚,似乎一片感人至深。
然而迟来的深情不如路边草,琅琊王氏权倾朝野,士族势力彻底压制皇权,他若真铁了心不想休妻,司马道福区区一个无权无势的公主哪能逼他就范。
路啊,都是自己选的。
对于英年早逝的郗超来说,如果他真的泉下有知,不能保护妹妹一定是他心头永远的遗恨。
郗超此刻虽然对未来一无所知,但这并不妨碍他觉得琅琊王氏碍眼,朝政掌握在桓温手中显然更好。
他沉思着,在思考如何送桓温一份大礼。
……
这些天行船,不时有人来定期投喂他们,膳食皆十分精细,看来这主人家还是个讲究人。
十余日过后,船只终于靠岸,李白等人在眼前被蒙了一块黑布,带入马车,转过重重街巷,停在了一处富丽堂皇的府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