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3/6页)

郑成功:呵呵。

朝贡体系?狗都不要!

“朝贡这种落后的东西早已在本位面消失了”,他告诉老朱,“非但没有带来任何利益,反而每次登陆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接待。我大明本国子民都没享受上的福利,却要优先给外人,天下绝无这样的道理。”

老朱面色不虞,他觉得朝贡贸易是他生平得意之作:“咱也没有说是完全不盈利吧,咱规定了,凡是朝贡使团携带私货进行贸易的,通通都要缴纳高额赋税。”

郑成功微笑道:“几十年后的永乐年间就不是如此了,成祖陛下说,「今夷人慕义远来,乃欲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万万矣」——所以贡团里不管卖什么货物,通通不用交税。”

老朱:???

好你个老四,上赶着给别人送钱?

老朱目光紧迫地问:“如此,定会有大量贪得无厌的朝贡奸商横行。”

郑成功全然不知,可怜的朱棣因他三言两语,回去又要挨一顿鞋拔子。

当然,他就算知道了也不怎么在意,毕竟又不是他祖上。如果是洪武年间的唐王,他可能还会帮忙婉辞修饰一下,燕王就算了。

他面色淡然地说:“也就是达到了——虽倾府库之贮,亦难满其谷壑之欲的这种程度吧。”

老朱兀自生了好一阵闷气,快冒烟了。

结果忽然意识到,哎,不对啊,他明明是支持朝贡的,怎么被郑成功给绕进去了:

“听咱的,你不能光顾着赚钱,对那些附属国赉予之物宜厚,以示朝廷怀柔之意,形成万国来朝的盛景,多气派啊。”

郑成功扶额,常言说三岁一代沟,他和太祖之间仿佛有一百个代沟,委实是难以交流。

他思索片刻,抓住了最关键的一点:“万国来朝还是有的,只不过比起厚往薄来,更加主打一个无往有来。”

周边附属小国家钱还是要交的,但是,进了大明国库的钱是一分都不可能吐出去的。

什么,你说小国没收到回礼,会不会生气,甚至下次不来了?

开玩笑,它们敢吗,小国交的钱那是礼物吗,分明是保护费!

大明不出兵针对它,给它换个王,就该千恩万谢感恩戴德了,甚至有时还会出兵援助它平定内乱,就偷着乐吧,有的国家(譬如荷兰)想交钱都没有门路,撞不上这好事。

“朕这一手主要靠军事实力威慑”,郑成功说,“等太祖按照图纸把军火发展起来,也可以的。因为年代靠前,效果会比本位面更好。”

老朱听了也是叹服:“咱算是看透了,跟吃亏沾边的事你是一点都不做啊。”

他最关心的还是大明能不能扬威四方,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而经济又没有亏损,自然再好不过。

不过,郑成功这种作风确实让他无比欣赏,甚至有点「深得我心」的意味。

老朱也是切切实实吃过苦头、千锤百炼过来的,深知国富兵强来之不易,道阻且长,须得君王励精图治,切实保护本国利益,寸步不让。

对面这位确实是称霸世界的风范,相比之下,标儿还需要多加历练啊。

老朱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成功啊,要不你去给他们上上课?咱觉得标儿就缺这个——”

郑成功心中是拒绝的,他最没有耐心和小孩子打交道了:“没空,等会要打荷兰。”

老朱有点遗憾,但也能理解,毕竟两国交战确为大事:“你们位面有别的合适人选?”

其实,明末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是开天辟地、划时代、发万古之先声的人,完全符合当导师的标准。

郑成功最终选定了黄宗羲,主要是档期比较合适,另两位都别有要事忙碌。

他把人带过去的时候,平阳公主见了还有些吃惊:“此老乃是麻将圣手,莫非是要来教大家如何搓麻?”

刘裕:???

“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郑成功立刻解释道,“梨洲不仅文史哲无一不精,还是启蒙思想家,于这个时代走在了世界前列,且深谙海外诸国风土人情,精通十国外语,从南到北无所不包。”

黄宗羲矜持点头。

“有空一起约麻将”,平阳公主热情邀请,“本宫与皇后一道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