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回 有相无生 七宝幢中呈瑞彩 先机若悟 小寒山上谒神尼(第8/11页)

原来谢璎先听眇姑之言,虽也动念,后来想到功行须仗自己修为,法宝只是不得已时用作降魔脱难之助,所以本心没有全得之念,只是急切间想不出取那宝幢之法。头次撞退下来,一时无计,决以毅力信心战胜,二次又冲上前去。不料谢琳看出舍利祥光势欲飞走,忽然舍此就彼,没有同行。二人一上一下,差不多一同飞到,谢璎飞近宝幢,正值谢琳震退下来。谢璎正觉这次飞近宝光,并无阻力,只是若远若近,不能飞到。就在这心念微动之际,祥光忽隐,吃这雷音一震,猛想起初见佛相时情景,以及禅师“佛在眼前”之言,顿触灵机,恍然大悟有无相因,人宝分合之妙,此宝与自己本是一体,何须强求?适才花开见佛,分明是悟境,一开始如不矜持,此宝早已到手。灵机一通,当时智慧空明,自在非常,人也仍在原地,含笑跌坐。另一面,谢琳被雷音震退,心中一急,侧顾乃姊正在含笑跌坐,也自如梦初觉,万虑全收,快活非常。

说时迟,那时快,先后不过瞬息间事。旁坐癞姑见二女和那宝幢忽然无踪,忙一回看,二女仍在原坐之处,面带微笑,双双入定,那玉雪双颊上,一左一右各现出一个小酒窝,于美丽庄严之中,又带出无限天真,端的仪态万方,迥绝仙凡。乍看除却神仪内莹外,别无异状。细一谛视,通身俱似有一层祥光外映。情知大功已成,宝幢已然取到,正以玄功运用,不久便可仗以施为,好生代她们欣慰。暗忖:“自己原是佛门弟子,屡世修积,夙根颇深。只因恩师屠龙大师前在本门犯规被逐,起初因心性刚强疾恶,同门中如晓月禅师、风火道人吴元智均有嫌隙,一时负气,羞于重归,中间几乎入了旁门。幸遇神尼点化,皈依佛法,如今正果将成。只是本门长眉师祖师恩未报以前,心愿未了。有一年谈起自己从小便蒙教养,传授道法,始有今日,师恩深厚,无以为报。又见眇姑在旁一言未发,便向师父力请代完心愿,一任愿力多么宏大,均由自己担承,免得延误恩师证果。初意不过和师父一样,由此起暗助峨眉发扬光大,多积善功,尽心尽力,不避艰险而已。哪知师父心意,竟是要令自己代她复归峨眉一二甲子,俟积完当年拜师时所许三千善功,才算了愿。当时说过便罢,师父一直十多年不曾再提。心料师父看出自己有了悔意,不肯勉强。因话已出口,并蒙师父奖勉,意甚欣慰,不应后悔,辜负恩师。平日想起便觉内愧,几次想要请命,俱以心中不舍离开师门,没有出口。后来峨眉已然开府,师父仍未提说,心还在想双方无异一家,不重拜师也是一样,如只暗中宣力,最合心意。哪知到了众弟子行礼授法之时,师父忽然旧事重提,自然说不上不算来。仙佛两家虽然殊途同归,一则自己过去生中已然皈依,今生又是自幼便投佛门,修为颇有根底,向往尤切;二则本门前辈剑仙中,如白云、元元、餐霞以及苦行师伯等十二三位师长,几有一半是佛门中人。自己也只开府行礼时换了一次装束。今见谢家姊妹三年之别,如此精进,佛法高深,果然另一境界。不知将来自己功行圆满以后,是否还能重换初服不能?

心正寻思,忽听身后有人喝道:“你自有你的来路,羡慕旁人作甚?”癞姑知道说话的必是大智禅师,这才想起只顾瞻仰奇景,还忘了参拜禅师。回身一看,身后不远站着一位老和尚,相貌甚是清癯,身材也极瘦小,疏眉细目,满面慈祥,颔下无须,手握一串念珠,穿着一身黄葛僧衣,头上隐隐环着一圈佛光,身上皮肤又是金色,活似唐宋遗留的名塑名画罗汉形象。知他是我佛坐前尊者转世,宋时已然成道,只因愿缘未了,在此佛家圣地坐关结缘,得与相见,缘福不浅。忙即五体投地,虔诚跪拜。却因身已改投在峨眉门下,想不到说什话好。禅师微笑道:“起来,起来。幻波池之事,有谢氏二女足可为助。妖尸结果我虽得知,但是这类杀孽,我已不再参与。好在到时自有人去设法,无足为虑。你此次见我,不过认认门路,且等下一甲子我临去以前,你再来吧。”癞姑闻言,重又拜谢不止。同时二女也已用完定功,起身走来。刚同拜跪下去,抬头一看,禅师已然不见,对面佛光朗照,洞门大开。二女知道禅师二次升座,一会便有不少人来听经说法,先已垂示事完即行,无须再留,便和癞姑说了,同向洞门遥拜,告辞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