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缘来缘散?再会华山!(第3/4页)
唐小峰苦笑……“姑奶奶的”盟就是因为不想寄人篱下,这才离开秦岭,选了华山。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都在反抗龙族的战斗中,千辛万苦发展起来,谁又想把自己的势力交给别人,去听他人号令?
芸芝道:“佛道二门,显然也认清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正四处发帖邀请各方人马派出使者,共赴茅山之会,欲像当年轩辕黄帝对付蚩尤时一般,缔结神州之盟,选出盟主,让大家能够齐心合力,共抗龙族。秦岭已是收到请帖,我想我们也会收到。”
紫芝哼了一声:“他们要是不发,我们就不去。”
徐丽蓉笑道:“他们不可能不发的。就算秦岭之战,我们只是协助,功劳是算在秦岭一方头上,但两次灭了尊圣门,却是让谁也不敢小觑我们。更何况我们现在发展得很好,尊圣门为龙族先锋,数月以来,已是灭了不知多少门派。尊圣门两任圣主、两皇四圣、娇艳双娘、鬼神七子,基本上都是死在我们手中,单是这点,便已让我们声名鹊起,许多人前来投靠。”
唐小峰点了点头。徐丽蓉却又道:“虽有很多人来投,但在是否收留这些人的问题上,紫芝和芸芝却是吵了起来。”
唐小峰错愕地看着孪生姐妹两人。
这两个人,一个是姑奶奶的盟的盟主,一个是姑奶奶的盟的军师。
紫芝知道自己除了口才了得,其它事一窍不通,基本上什么事儿都由着芸芝做主,她们俩怎么会吵起来的?
芸芝脸色微红,福了一福,道:“小妹是觉得,兵贵精而不贵多,我们现在才刚刚开始发展,人只数千,地只华山。原本的人马,都是跟着我们从泰山起事,经过连连奋战,团结一心,虽然人数不多,但因几次三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不但锐气极盛,亦已训练有素,已是精锐之师。而新来的那些人,虽多虽众,但太杂太乱,若是全部加入,大多数人本领不济,在与龙族作战时帮不上忙,反成累赘,再加上人数一多,总是不免结党,又会影响到旧人的士气。倒不如只选出其中精英来予以接纳。”
唐小峰沉吟一阵,觉得很有道理。
军队这种东西,并不是人越多越好。当年,刘邦集结各路盟军,合六十万人之众进攻项羽,项羽却只选出三万精兵,便打得刘邦落花流水。
淝水之战时,苻坚号称百万之师,投鞭断流,志高意满,却未想到自己人数虽多,却是太乱太杂,结果面对着谢玄的八万北府兵,被谢玄稍一用计,未战先乱,一败千里。
“姑奶奶的”盟里的人原本就杂乱得很,盲目扩大,只会自乱阵脚。
紫芝却双手叉腰:“别人来投我们,我们却不收,这是什么道理?你一个不收、两个不收,这不是瞧不起人么?以后别人干嘛要来给你受气?我看嘛,就是要来一个收一个,来两个收一双,到时漫山遍野都是我的人,看着也威风。”
芸芝没好气地道:“这是用来耍威风的么?”
唐小峰却寻思着:“紫芝这话看似蛮不讲理,其实也有些道理。虽然华山现在发展还算顺利,但论起势力,怎么也不可能比得过有数百年积累的佛道二门,以及因秦岭一战声望大胜的徐大哥一方。现在就开始挑三拣四,别人有更好选择,以后谁来投靠?况且人嘛,其实也是多多益善的。”
战争这东西,有时候真是没有道理可说。项羽以精胜多,固然是一个例子,但是韩信用兵,却是流民降卒全都肯收,全都敢用,结果就是人越打越多,越打越强。同样的例子,还有国共内战时的林彪,那也是什么人都敢要,敌人败逃时,大批地投降,他就大批地收,这些人有的时候都是投降来投降去,时而当国军,时而当共军,共军比较穷,有时候国军大批投降,没有军服可换,扎条红带就是共军了,他也无所谓,结果也是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反而是老蒋一方,一直想保护好他的王牌军来,不断地把不属于他嫡系人马的杂牌军派去送死,结果就是到了关键时候,他那装备着美械的“精锐之师”,虽然装备够好,字面上实力极强,却因平日里被保护得太好,没有经历过多少战斗,面对着大批装备又差又乱、个个面黄肌瘦的“共匪”,根本就发挥不出多少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