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宫筵文斗:绝世双骄!(第3/4页)

仙妃娘娘看去,见题目一出,唐小山手持毛笔,几乎不怎么停顿,便已动笔写了下去,月丘池与姜吁却还在沉思,而自己的外甥与其说是在沉思,不如说是在发呆,心中不由暗恨冲云天与王炳鹿之多事。

唐时的一炷香,差不多相当于半个时辰,亦即后世的一个小时左右,说短不短,但要完成一篇策问却很匆促,要知在正常的科举中,考生可是有三天时间来答题的。这么短的时间进行作答,考的只能是平时的功底与急才,连临时抱佛脚,多看看书都做不到。

唐小峰跪坐案后,看着面前的白卷发呆……芸芝啊芸芝,你不是说我今天文曲星照耀么?你赶紧把文曲星派来啊。

他自己知自己事,虽说他也算是出身于书香世家,幼时被姐姐逼着读了不少书,策问也好、诗赋也好,他硬逼着自己的话,倒也做得出来,但做出来的水准肯定并不怎样。可问题是,作诗的话,他还可以抄抄古人……咳,抄抄后人,但策辩他抄谁的去?

算了,与其交上去一篇差水平的策辩,与刚才的“锦瑟无端五十弦”形成强烈反差,倒不如交一张白卷上去。

就在他这样想的时候,旁边却传来姐姐的一声轻叹。

他扭头看去,却见姐姐卷上已是写满,却又在那大摇其头,显然是觉得很不满意,最后无奈地把卷子往袖中一塞,又取一白纸,重新写过。

另一边的“诗圣”姜吁看见,心中暗笑,心想还以为你真能三步成诗,连想都不想便一挥而就,却原来还是不行,你花了大半炷香的时间作了一篇废稿,剩下这点时间,你难道还能再写一篇更好的出来?

仙妃沙罗娜也看到唐小山无奈弃稿的神情,开始放下些心来,这丫头诗作不及外甥,若是策问没有作好,就算外甥做不了太子太傅,至少她也别想当上。

又往旁边看去,见月丘池亦已开始动笔,神情间颇为自得,显然是胸有成竹。沙罗娜心中暗恨,月彩虹怎就有个这般能干的侄儿?

下席最末端,唐小峰却也开始动起笔来。

一炷香过后,有些还未作完,只能无奈上交,有些干脆就交了白卷上去,免得出丑。

策辩太长,难以一个个念出,神皇便让王炳鹿与另外两名乐府经师一同阅卷。三人于后殿密室阅完,骆宾王捧卷上前,道:“佳作虽有几篇,其中最出众的,却有两篇,难以分出高下,还请陛下与两位娘娘裁决。”

众人一听,最出众的竟有两篇,不由猜测起来。姜吁见月丘池自斟自饮,颇为得意的样子,心知他所作必佳,否则以其一向谦虚稳重的性子,绝不至于这般得意,于是猜想着,或许这两篇,一篇是自己的,一篇便是月丘池的。

神皇问道:“这两篇乃是何人所作?”

骆宾王道:“第一篇,乃是小山姑娘所作,剑走偏锋,文笔俱佳。”

姜吁怎么也没想到临场废稿,用连半炷香都不到的时间另起一篇的唐小山,作出来的策辩竟是最出色的两篇之一,怔了一怔。

月丘池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刚才亦听到唐小山废稿之叹,本以为她已无望登魁,却没想到她另作一篇,竟是两篇最佳之作的其中一篇,倒也诧异,又见姜吁在那患得患失,于是微微一笑,举起酒杯,遥遥一敬。

姜吁见他这般有把握,分明已是吃定了另一佳作必定属他无疑,只得苦笑一番。

神皇又问:“第二篇又是何人之作?”

月丘池含着笑容,遥遥看向唐小山,只等自己的名字被人报出,唐小山看向自己时,好与她视线相交。

却听王炳鹿道:“另一篇乃是远越公子所作,堂堂正正,精辟有力。”

仙妃娘娘大喜,明妃娘娘错愕。

月丘池怔在那里,颇有些失魂落魄。

这怎么可能???

“诗圣”姜吁嘿嘿一笑,手持酒杯,对月丘池隔案回敬……反正自己已是无望,恶心下这自鸣得意的家伙也好。

月丘池端着酒杯,发了好半会呆,才与姜吁一同将杯中酒饮了,酒是佳酿,他饮入口中,只觉满口苦涩。

神皇将两篇全都取了过来,逐一观看,看完后道:“确是两篇佳作,风格与观点虽是截然不同,却俱有长处,令人难以取舍。”又传给帝姬与二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