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停橹收帆江自流 舟行山泊敬亭幽(第3/4页)

商量完毕,道侣二人走下承枢峰去结缘草庐见张果。星云师太抱着未满周岁的儿子粉脸通红一直都没好意思抬头,若论辈份的话,襁褓中的小思恩可以算是梅振衣的同辈了,但张果与星云却不愿这么论,让刘海叫梅思恩师弟。

见面当然要有礼物了,不论是按世间的风俗打赏红包,还是以仙家身份赠送灵丹妙药,对这个孩子,梅振衣出手绝对不会小气。张果来得正好,暂时就留在青漪三山镇守,也没什么大事,偶尔指点一下刘海等人处理三山事务,他可是最早的梅家大总管。而梅振衣准备离山行游,回去和玉真公主一说,要带着她和行儿游山玩水,玉真当然高兴。

三天后,有两艘船从青漪湖中出发驶进青漪江。前面是一艘大舫船,上下两层雕梁画柱、绣锦飘帘漆玉为栏,尽极雍容华贵,一看就是公候之家的游船。普通人有钱也不敢公开这么装饰,船上当然是玉真公主等亲眷。后面是一艘崭新的大篷船,前中后有三个大仓,安置十数人以及日用之物也没问题。

舫船的二楼前方有一间小厅,朝船头的一面是一扇垂着纱帘带栏杆的月牙门,玉真公主与儿子坐在帘后看沿江风景,别看行儿平时像个淘气猴,但在娘亲面前却乖得似个小猫崽子,一边吃点心一边陪玉真公主说话。

梅振衣站在船头,背手看着激起的船舷浪花与流逝的江水。这两艘船走得比一般的船要快不少,顺江流而行未升帆也未摇桨,中午时分到了青漪山脚下,远处岸边就是他与清风遇黄龙禅师之处,也是张妖王画地横江拦善无畏的地方。

梅振衣的船渐渐追上了江中一艘规模稍小地舫船,耳闻一阵击节与抚弦之声,有一男子在船中朗声吟诵道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

潮平津渡阔,风止客帆收。

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

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

火炽梅根冶,烟迷杨叶洲。

谁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

吟诗声隐约传来很飘渺,但以梅振衣的耳力当然听得清清楚楚,此时恰有几只鸥鹭从江上飞过,此诗好意境,作诗之人好才情,凡人说话不带仙家妙语声闻。其中有几句他没有理解的太明白,梅振衣也来了兴趣,抱拳传音道:“前方舟中雅客,能否有缘一叙?”

前舟中有一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端着杯子喝酒吟诗,身边还有一群宴妓抚琴添趣。忽闻船后传来梅振衣的声音,就像在耳边打招呼,男子赶紧起身挑帘走到船头,只见后方追上来一艘华贵无比的大舫船,一看就是公候世家所乘之物,船夫操舟极为娴熟,片刻间已经靠到了这艘舫船的旁边,船头相隔不过四尺远稳稳的与江中并行。

那边船头站着一位青年男子,三缕长髯形容俊朗,一身道人的打扮。在开元年间,贵族子弟出游着道装并不少见,甚至是一种社会休闲时尚,就连这边舟中的中年男子也身着类似道袍的长襟大袖衣,所以这身打扮也不算很特异。

中年男子一见这艘船与船头站的道人,就知这对方来历不凡,绝对是一位很有家势背景的贵胄子弟,他有点矜持地淡淡一笑拱手道:“襄阳孟山人浩然有礼了!行舟弦歌闲赋,忽闻雅意之声,请问来者是谁?”

襄阳孟山人浩然?他不就是孟浩然吗!与王维齐名的田园诗大家,别说千年以后,如今已颇有才名,大唐诗风为千古最盛,梅振衣当然听说过他。

“先生自称孟山人,我姓梅,就叫我梅山人吧!舟中听闻先生之诗,感意境悠然,特奉送芜州美酒老春黄一坛,特产菜肴一席,添饮吟雅趣,不请自来望孟兄莫要嫌我烦扰。”古人自称山人有多种含义,可指修仙之人,也可能是自谦没有官职在身。

说着话梅振衣纵身一跃已经跳到了孟浩然的船头,左手托着一坛酒,右手提着一个朱漆食盒,孟浩然眼睛一花,对方就已经上船了,看来这位梅山人还精通武功,刚才没见他手里有东西,想必是没看清楚。

来客姓梅,此地是芜州,再看看对方那艘船的气派,一定是南鲁公府的子弟了。孟浩然前年曾行游长安,听说过南鲁公出于芜州梅氏,他本以为对方会请他过去,没想到梅山人自己跳过来了,还带着酒菜,微微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