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面具战争(第7/15页)
货狄道:“原来木筏早就有啊!怪不得那天我们看见有一个不大的男子划木排呢!”
黄帝走后,货狄问共鼓:“你说,黄帝所说的船只是什么样子的?”
共鼓道:“就是大木筏吧!”
货狄道:“我想不是,因为黄帝说,要不怕共工来撞的,什么样的木筏不怕撞呢?”
共鼓道:“木筏的旁边要有帮有沿,被撞了以后人再也掉不下去。”
货狄道:“这个想法不错。看来这船只能按着你的想法那么做了!”
两个人就找人先做成了木筏,再在木筏的四面绑上一些树干,这样人虽然在里面摇晃,也掉不下船去了,可是这样的船下了水以后,不像木筏那样顺着水流走,而是经常在原地晃过来晃过去的,用撑木筏的杆子划动走的也慢,货狄和共鼓不知道怎么办好了。两个人还是不敢和黄帝去说,就去了新郑,找到了风后,风后道:“你们造的船只和我建房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省下一些木料,在房子的顶部,我们通常要将木杆劈成两半,你们回去试试,用一半的木料去划你们造的船看能不能划走呢?”
货狄和共鼓很高兴,两个人按风后的说法做了板,用来划水,真的比用杆好使,而且能将这船划出来。于是两个人用石器将那被劈开的木杆做成了好拿的木板,即轻快又好使。两个人将这船叫舟,将那划水用的木板叫楫,也就是现在划船用的浆橹。并请黄帝来看,黄帝甚是满意,又多拨给他们好多人,让他们多造一些舟和楫,并放在从太昊到涿鹿最近的黄河岸上。
此时,大饶也已将太昊、有熊、火族三处之能工巧匠全部招来,又从各地抽调很多力工,用这些人来砍伐树木、搬运石材、挖造地基等。风后便来找皇帝,问他在那里建造,黄帝此时正在各地巡查。正有一处有山有水,小轩觉得此处很好,而且距离母亲伏宝所呆的地方新郑还不遥远。近来,由于战事不断,少典便经常居住涿鹿之地,而伏宝则居住在新郑之地。黄帝得了太昊,便想在新郑和太昊之间建造一处行宫,他看见此处风景不错,就想将行宫建在这里。
黄帝令人将风后和大饶找来查看,两个人也觉得这个地方不错。这个地方,在现在的河南省新密市。于是,皇小轩便命风后、大饶将行宫建在此处。
有熊部落又一次忙碌起来。诸多营造宫殿之前期一应之物,均已准备妥当。风后亲自组织开工,大饶用原来烧陶之工匠,烧制了一些土泥合成的泥块,用起来到也坚硬。又找一些石匠,用较硬的石料凿那些软一些的石料,终于凿出一些方形料石,用于殿墙地基。从高山森林中,选砍数棵高直苍松树干,做宫殿顶梁之柱。一年有余,主殿封顶。
风后问曰:“黄帝,可为此宫殿取一名字?”
黄帝道:“我早已想好一名,叫云岩宫如何?”
风后又问:“何取此名?”
黄帝道:“当初天皇在陈之长屋为统天殿,意在天人合一。而神农炎帝所建者为火炎殿,意为敬地下有神火。而我之云岩,云在天空为高处,岩为坚石,意为高处坚石也。此殿正与我之云师合名啊!”
风后道:“妙!”
黄帝又道:“待宫殿完工,应行重大祭礼,由你主持。我还要在殿前手植一树,以为万古长青。而我的云师营,也将分封风云雷电闪各大将。”
风后又曰:“妙!”赞完又道:“这中央大殿四周,为方形大院。前、后、左、右各五百步,有高大院墙,我想,应是有两人高。设四门,每个门造一屋有卫士把守,每门设八名卫士,以全四面八方之意。”
黄帝赞道:“好!”
再说常先、挥二将,在黄帝兵师营挑选了三十名精壮兵丁,装扮成乞讨花子,带些吃用之物,过了一月,到了涿鹿,可他们怎么找也再找不到那些怪物,常先对挥道:“他们去哪了呢?莫不是真的去了穷桑吧!”
挥道:“那我们就去穷桑看看,总不能半途就回到有熊去吧!怎么和黄帝交代?”
于是,这些人又用了一个月,绕到穷桑之东,从小路进了穷桑。一边在穷桑巷路中乞讨些食物,一边暗暗探听牛头怪物之事。挥见一耕夫担几捆秋米经过,上前问曰:“老伯,你可知神农火炎殿在何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