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拜将(第4/6页)
楚王略一沉吟,颔首道:“想来函谷关老子那‘治大国若烹小鲜’,所谓‘无为而治’,亦有此意,只是当下儿臣可做什么?”
太后一顿,看向楚王道:“令尹之位,此时可定了。”
楚王一敛眉,沉吟道:“母后所言极是,只是这景颇与昭和纷争已久,难分高下,不过,随后景颇在权县生事……”楚王缓缓停下,忽然击案道,“儿臣想明白了。”
次日章华台,满朝文武齐聚,数里之外,依稀可见楚军兵营,几万将士排兵列阵,遥向楚宫而立。
楚王着玄色蟠龙飞凤纹直裾,束以冲天冠,负手立于章华台上。
“我楚与秦素为姻亲之国,多年以来素无战事。而今,秦势日隆,野心昭然,蓄意滋事,犯我大国威严。不灭秦贼,难解国恨。”
楚王声音朗朗,目光扫过众人道:“先哲智慧,作内政而寄军令,欲克敌制胜于前,必有内政修明于后。自从老令尹去世,楚国令尹之位悬而未决,如今大战在即,楚国令尹,今日当定。”
说罢,楚王缓缓走下台阶,穿过群臣,与昭和前折身三拜:
“楚国第四十任君王熊槐,乞拜昭和为楚国令尹!”
高亢之声,在万人之章华台上回荡,众臣亦向昭和一拜:“乞请昭和为楚国令尹!”
“乞请昭和为楚国令尹!”层层传下,宫外军营亦爆出响亮呼声。
昭和跪倒,重重叩首在地:
“鄙臣为楚,万死不辞!”
楚王会心一笑,俯身扶起昭和,又看向屈伯庸郑重道:
“内政,军事。不谷的天下,就交给二位了!”
话说此时秦国,白起受重任以来,亦是一日不敢松懈。这位自诩为吴起的年轻将领,沿用了吴起当年在魏国所用的武卒制,令士兵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出发,凡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租税。此种做法,秦王不仅认可,还决意要两位公子参加选拔,通过者即去沙场一会楚军。
秦王明白,不经历最残忍的厮杀,不直面生死,如何能成大器。然而王令一下,即传来公子荡抱恙的消息。
“抱恙?怎么可能?我昨日还见他在举鼎。”公子稷对芈八子叫道,“母亲,父王为何要我们去沙场?”
芈八子拉过他,静色道:“好男儿必要历经沙场,方才有血气,懂真正的豪情胆色。你兄长有恙在身,你必不能退缩。”
公子稷不情愿道:“为何孩儿一定要去?我亦不喜欢杀戮。”
“痴儿!”芈八子见身边仅有一名心腹,便扳过嬴稷的肩,一字一句道,“他可以不去,因为他是太子,是储君,而你靠什么?你不过是父王众多儿子中的一个,若不凡事争取,你我母子谈何将来?”说罢轻轻一叹,缓下口气,又轻声道,“母亲如何舍得你去沙场,但你是帝王血脉,如今大争之世,你必要去亲历最残忍最血腥的征伐,这与你读万卷书一样至关重要。”
公子稷怔怔地看着母亲,默然颔首。正在这时,侍者疾步来报:“秦王到。”
一抬眼,秦王已大步进来。芈八子与嬴稷慌忙起身行礼。
秦王一抬手道:“免礼。”说罢便看向公子稷,“你兄长抱恙在身,恐怕无法去战场了。稷儿,你呢?”
公子稷郑重一礼道:“父王,孩儿必将拼力入选武卒,上沙场为我秦国而战。”
秦王会心一笑,颔首道:“甚好,不过白将军操练甚苛,你应心有所备。”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而嬴稷此时却与一众军士荷戈带剑,背着口粮,在校场一圈圈地疾跑。他哪里受过如此强度的训练,不多久便落在后面。白起骑马扬鞭,一见嬴稷落后便大喊道:“快点跟上!还有三圈!”
秦王携芈八子,与张仪、樗里疾、魏章等人,俱在台上观望。却见嬴稷忽然膝下一软,摔倒在地,口粮剑戈散落一地。白起冲过来喝道:“继续跑!”嬴稷无奈,挣扎站起,匆匆拾起口粮与戈埋头向前冲去。
白起大怒,策马拦到嬴稷面前,以鞭指剑喝道:“这是什么?”
“此乃剑。”
“何为剑?”
“剑为兵勇之命。”
白起冷哼一声,怒喝道:“既知道,如何丢在身后,捡起来!”
嬴稷转过头,见众兵士都往这边看来,一时尴尬恼怒道:“白起,你如此对公子,甚是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