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心寒(第4/5页)

景颇跌跌撞撞地走下兰台。楚王长长叹一口气,闭目道:“景老令尹何等英雄,竟有如此不成器的子孙!”

一直静默不语的南后轻轻道:“大王息怒,只是臣妾有一事不解,大王为何忍下盛怒,留了景颇性命?”

楚王苦笑道:“你以为身为君王,便能想杀便杀吗?我杀景颇容易,他背后残存的景家势力,如何会放过屈家?楚国不过这三大族,两族相残,楚国必乱。不谷只能忍下心头之恨,留他个人情。”说罢又若有所思道,“景颇之罪,必要保密,不可外传。”

楚宫诸事,尤其涉及重臣相争,不过几日,必会悄无声息地四下传开。

屈府亦得知消息。当初那景颇亲赴权县,屈伯庸心中就有一把悬剑,他早猜到景颇必会直接杀人灭口,如今景颇负荆请罪而被痛打,屈伯庸不免更为忧心。权县必有景连余党,而大王这痛打,亦会被景颇记在屈家头上。

自屈原死里逃生,呈本上朝,柏惠一直寝食难安。大王必能保屈原一时,而此时各方矛盾激化,看似杀了景连惩了景颇,但日后会发生什么更骇人之事也未可知。

思前想后,屈伯庸对柏惠叹道:

“眼下只有一法,便是尽快与昭家结亲。有屈昭两家联合,景颇必不敢轻举妄动。”

柏惠颔首道:“只有如此,且越快越好。”

话说景颇被惩,昭和心中甚悦,对婵媛笑道:“景颇挨打,甚解我这数年心头之气。”

婵媛亦喜道:“此番大王必不会再重用景颇了吧?”

昭和却摇头道:“也未可知。大王若是有心弃用景颇,必不是只痛打一顿这般简单。”说罢微微一顿,又沉吟道,“自从大王令景颇去权县查案,我就知道,这事必不是表面看起来这样简单。大王器重屈原,但亦想保景颇。”昭和踱了两步又叹道,“我们和屈家结亲的决定,确实略为草率。如今屈景已结怨,若真的联姻,必将我们也牵扯进去……”

正说着,家仆忽然过来,拱手道:“大人,屈大司马来了。”

“屈大司马?”婵媛一怔,“这时来……”

昭和微微一敛眉,迎了出去。

“昭兄,屈某今日来正式提亲!”屈伯庸朗声笑道。

昭和探身一看,正有四五个家丁往里一件件抬东西,不禁心中一声苦叹,只能尴尬赔笑道:“屈大人不必如此心急,你我两家皆是楚国王族大户,姻亲这等大事,必要从长计议,方能不出纰漏。”

屈伯庸连忙摆手道:“你我两家本不必拘礼,但此前昭兄去府上提亲,我心中有愧,今日特来向昭兄提亲下聘。”

听屈伯庸提到主动提亲之事,昭和不免难堪,吞吐道:“只是……只是良辰吉日还未定啊。”

“昭兄多虑,我已找人看过,下月初三便极好。”

昭和见屈伯庸如此心急,与平日持重之态判若两人,心中更加犹疑,便微微皱眉道:“好是好……只是小女最近身体不适,恐怕要多养些时日。”

婵媛也过来叹道:“是啊,这几日碧霞病得厉害,今日连门都不愿出。”

屈伯庸一滞,他看昭和夫妇的脸色不自然,心中早明白八分,于是顿了一顿,平声道:“如此,那便改日再谈。”

昭和心中舒一口气,笑道:“屈大人有心了。待小女痊愈,我必登门拜访,届时再细细商议。”

屈伯庸嘴角一扬,颔首道:“好。”

屈伯庸哪里不明白昭和瞻前顾后,只因形势朝夕有异,当初昭和想借屈家之力,如今屈伯庸要保屈原,需与昭家联合,而昭和此时显然怕引火上身。

柏惠思索良久,忽然眼神一亮道:

“良人,我有一策。当初是上官大人亲自为屈昭两家保媒,昭和即使执意退亲,也必要看上官大人之面。我们不如再去找上官大人?”

屈伯庸闻之一滞,不置可否。

想到要去求子尚,屈伯庸心中深深一叹。他一向做事磊落,如今为屈原却不得不做这类暗中之事,他心中举棋不定,直到午后,终于起身,令人寻了先王钦赐的象牙枕,以雕花漆盒装好,携着往子尚府去了。

子尚虽见过无数宝物,打开漆盒依然吃了一惊。

“啊呀!竟是先王所赐的象牙枕!”

子尚爱物,手指轻轻摩挲,贪恋的目光一刻也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