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缚归(第4/6页)

“爹,人是我杀的,与原没关系!”屈由疾步去追。

“愚蠢!你一个人担得起吗?”屈伯庸指着他斥道,“跪下!直到我回来!”

兰台宫。楚王寝宫。

楚王神色凝重而坐,一片寂静,唯有铜壶滴漏之声。

木易垂首而立,他心中明白,楚王这般情景,不是暴怒,便是犹疑。

“太后到!”宫人话音刚落,太后与侍女兰馨便踱步进来,楚王起身行礼。

太后摆摆手反问道:“大王何事忧虑至此?”

楚王轻轻一笑道:“母后又为何事而来?”

太后佯装愠怒道:“来看我儿竟需要理由?”说罢与他一起跽坐于案边。兰馨从一只玄色描花漆盒中拿出一只铜簋。

“这是大王上次所说的薜荔冰粉,我令厨人制了,看是否合大王口味。”

“母后最疼槐儿。”楚王温言笑道。侍者已端来铜匙与铜豆,楚王尝一口道:“甚甜美爽利。”

太后笑道:“薜荔成熟,自然好味。”说罢一顿,又道,“我听说今日朝堂又起纷争?”

楚王一叹,放下铜匙黯然道:“是,屈原是不谷的爱臣,不想竟生出事端,景颇借此当朝与其父对峙,令不谷十分难堪。”

“为何难堪?”

“论罪当诛,但……”

“但大王不忍?”

楚王一叹,颔首道:“我从未见过如此灵秀之诗才,且与我素有灵犀,当真是相视一笑,了悟于心。才臣易得,知己难求,我如何忍心对他动刑?”

太后亦轻叹,又缓缓道:“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大王向来宅心仁厚,然而身为君王,既要让人怀德,又要让人畏威,更要做这朝堂的衡器。君王自称为孤,亦是此理。这屈原是诛是留,只在大王一念间,然而律法人情,孰轻孰重,大王亦当三思。”

楚王心中寒意陡生,不禁微微一凛。

权县,集市日。如《周易》记,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聚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渔夫菜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莫愁带着卢乙,与屈原同行。一路上百姓看到屈原,皆纷纷致好。有摊贩将瓜果不由分说塞进屈原与乙儿手中,屈原连连躲闪道:“这是辛苦所得,屈原不能受。”

莫愁心中一笑。

权县日异,欣然可见。

“欸,这个甚有趣。”莫愁远远见一案形色各异的漆盒,便拉着屈原走近细看。只见那人正以恬笔在木匣上描漆,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又用玄色毛笔勾勒,凤鸟鹿鹤,一时毕现,花纹精细,真绮丽无比。不时有百姓带自家奁盒匣匜,描述所要纹饰,其人亦能画出。

两人看得出神,屈原笑道:“给你买了做首饰匣可好?”

莫愁脸一红,屈原对画者笑道:“请为我们挑一精细木匣,玄色为底,画以赤凤、花草,描以银漆。”

那人笑道:“好,公子细致,姑娘好福气。”

莫愁脸又赤红,却忽然听到身后传来暴烈的马蹄声。屈原回身一看,一瞬间惊得失语——父亲竟带着一众军士策马挥鞭而来。

说时迟,那时快,屈伯庸已停在屈原几步之外,恨恨看他一眼,对众军士一挥手道:“拿下!”

不待屈原回神,两位军士已将他一把按住,不由分说扔上屈伯庸的马背。

“你们是何人?”莫愁惊骇大叫。却见那为首之人大吼一声:“带走!”几名军士飞身上马,手起扬鞭,挟着屈原绝尘而去。

“屈原——”眼见得他被生生劫走,莫愁心急如焚,从路边商贩手中拉过一匹马,翻身上去,“借你的马一用!乙儿,你先回家!”

说罢一路疾驰而去。

屈原被横放在屈伯庸的马上,拼力挣扎。屈伯庸劈手一掌道:“勿躁!”不想这一掌打得用力,屈原身子一晃,竟从马上摔了下去,摔进路边灌木丛中,手臂撞上石块,鲜血直流。

马蹄声疾响,只见一阵尘土间,莫愁挥鞭驰来。见是刚刚光天化日之下劫走屈原之人,想起近日种种,恐屈原被恶人加害,遂失了心神,挥起马鞭向屈伯庸抽去。

屈伯庸一偏身避开,莫愁又一鞭抽来。屈伯庸举剑挡了她数招,三番五次之后,莫愁竟无停手之意。屈伯庸耐性耗尽,只冷冷低声道:“真不知抬举!”随即一把将剑抽出。一阵寒光闪过,莫愁一凛,还未来得及闪身,剑锋已向自己的咽喉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