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5/6页)
“出家不过是一种逃避。”
“公子想逃避什么?”
抬眸,外地人如黑夜星辰般的眼直直注视着老和尚。“大师可相信轮回?”
“佛曰:六道轮回。前世种什么因,今生便得什么果,因果循环,轮回不休。”老和尚宣了声佛号。“公子心中有疑惑?”
“在下时常梦见自己怀里抱着一名断了气的女子哭得伤心欲绝。”外地人诉说着自己的梦境。
“敢问大师,这是何因?是何果?”
“这……”因果之事牵涉甚广,非三言两语能道尽。
“算命的说,在下不能爱人。”老和尚虽语带保留,外地人倒不在意和盘托出:“在下所爱之人必因在下而死。”
“公子相信?”
“三人成虎。”见过他的算命师皆对他说出同样的话,他还能铁齿吗?
“因为不愿让人无辜丧命,所以选择避世?”
“说得好听是如此。”外地人落落大方。“其实只是在下嫌麻烦,不想再蹚那样的浑水。”
“还是不想再尝到那椎心之痛?”老和尚眼中有着涧悉一切的了然。
“明知结局如此,就不该重蹈覆辙。”
“因果、缘分是很奇妙的东西,已经注定好的事情,任谁也躲不了。”
“大师之意是要在下放胆去爱再用力悲痛,不断在爱与痛之间轮回?”那痛,虽在梦中,却是扎扎实实地刺入心坎,深人骨髓。
他想,梦中的“他”必爱“她”极深,否则那声嘶力竭的哭声与血泪不会如此令人动“生、老、病、死,也是一种轮回,若因为怕失去而不去爱,便本末倒置了。”
老和尚面露微笑。“公子避得了这一世,岂避得了下一世?倘若这是公子与那位女施主的情缘,公子又怎忍心让女施主生生世世苦苦找寻?”
“至少,她每一世皆可以活得久一点,伤痛少一点。”而非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老和尚双手合十。“公子若有救人之心,不如广结善缘,并将功德回向女施主,或许能以此化解女施主的死劫也说不定。”
“广结善缘?”
“是。”老和尚耐心渡化。“布施、行善、扶弱济贫、伸张正义等等皆是功德无量。”
“那……”外地人想到了一个更好的主意。“挽救百姓免于生灵涂炭呢?”
“那将会是天下百姓之福。”
“是功德?”
“是功德。”
“那好。”外地人薄唇上牵起了笑,如释重负。
“公子想怎么做?”
“上战场,将那该死的扰民之战结束掉。”外地人又笑了。
“若因此战死沙场是否便不算逃避?而那女子也因此得以换来一生安泰?”这一举数得的作为似乎还挺划算的。
“公子——”
“大师,”外地人打断老和尚的话。“倘若在下侥幸平安归来后真与那女子相遇、相爱了,那在下所做的一切功德真能抵那女子一命?”
说到底,他心心念念的还是那名女子的生死。
连人都还未见过就已经为了她设想众多、思虑甚多,连命都可以不要地护她周全。
这样对她的他,若不是已经爱了,是什么?
“阿弥佗佛,我佛慈悲。”老和尚慈爱地看着外地人。“若真有那么一日,老衲必陪同公子长跪佛前,祈求佛祖大慈大悲为公子寻得一线生机。”
咚咚咚咚。低沉浑厚的鼓声于鼓楼响起,瞬时传遍整座寺庙。
睁眸,胡子花白的寺庙住持凝望面前佛像的眼神宁静且祥和。
十二年了。
与那位公子一别十二年,然当年的对话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十二年来,寺庙年年于同一日收到白米与干粮的捐赠,捐赠者虽不曾记名,他却清楚知道必是那位公子的捐赠,也藉此了解到公子一切安好。
这些年来,国家日益富强,百姓日渐安乐,人人皆称颂当今圣上仁德,他却由衷感念那位公子的善行。
“师父,该用晚斋了。”一名年约八、九岁的小和尚前来请住持用膳。
“阿弥陀佛。”低宣一声,住持向佛祖拜了一拜,让小和尚扶了起来。
“师父,下雪了,晚膳后我再搬一床棉被到您房里。”
“云空真乖。”住持摸了摸小和尚的头。“近日将有贵客到访,记得告诉大师兄准备好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