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琴韵箫声欢合拍雪泥鸿爪偶留痕(第4/6页)
王元振问葛南威和杜素素道:“你们两位呢?”
葛南威道:“陈大哥和皇帝的约期,也是我们‘八仙’的约期,林大哥和乐大哥到期一定会在京城等候我们的。所以我们也准备和陈大哥一起走了。”
王元振道:“你的伤不碍事么?”
葛南威道:“早已无妨了。”
王元振道:“既然你们有大事在身,我自是不便勉强。巫姑娘,希望你留在敝寨。”巫秀花无亲无故,乐得有个安身之所,便答应了。
江岸送别,陈、葛琴箫合奏,云瑚按拍而歌:
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蔽天。况雁门阨塞,龙沙渺莽,西连吴会,东至秦川。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惜百年。江南好,问先生何事,不少留连?
江南正是堪怜!但满眼杨花化白毡。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蜂黄蝶粉,凝碧池边。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
这首词讲的是在江南送客,而陈、葛等人也正是要赴雁门关外的。词中又切合主客双方都是一样的飘零身世,和眼前的情景正是相符。巫秀花感怀身世,听到“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几句,却是不禁珠泪潜然,深深感到“黯然销魂,唯别而已”的滋味了。
单拔群笑道:“弹得好,吹得好。只是稍嫌悲伤了些。我不会弹琴,也不会吹箫,但难得今日之会,待我也借一首张于湖的词送客吧!”当下兀立船头,披襟迎风,纵声高歌: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亩,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萧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于湖(孝祥)乃是南宋词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状元。南宋被金人侵逼,偏安临安(今杭州),和目前受瓦剌侵胁的局势,正是相同。
陈石星赞道:“张于湖这首《念奴娇》,气壮辞雄,一腔忧国伤时的悲愤情怀,却又不流于伤感,正是我辈所应效法。”
葛南威道:“不敢有劳王寨主远送,请回去吧。”
船到江心,还看见巫秀花在岸上招手。葛南威想起她的雪泥鸿爪偶留痕的话语,不觉呆了。
一路无事,他们终于又到了北京了。为了恐防有人认识他们,在路上云瑚已经使用从韩芷那儿学来的改容易貌之术,把陈葛二人打扮成上京赶考的秀才,她与杜素素则女扮男装,扮成他们的书童。
通衢大道,车水马龙,宫殿巍峨,金碧辉煌。京城景色,与三个月前一般无异。只是他们的心情和三个月前有点不同了。
三个月前,他们是怀着拼了一死的刺客心情,只望能够侥幸成功,杀掉龙文光的。情怀虽然壮烈,却似黑夜行人,看不到光明前景。
如今他们已经懂得纵然是皇帝也拗不过老百姓的道理,对除奸固然是更有信心,对前途亦已消除了灰暗的心情了。抵京之日,刚好三月之期已满。
住了一晚客店,第二天一早,他们便往西山丐帮的分舵。
刚一出城,就发现了有两个人跟踪他们。
这两人獐头鼠目,形状猥琐,令人一见就有说不出的憎恶。
不多一会,那两个人已经走近。
陈石星四顾无人,便即迎上去道:“两位朋友,辛苦了!”那两个人停下脚步打量他们,脸上的神色颇为古怪。
过了片刻,身材比较瘦小的那个方始说道:“没什么辛苦啊。你们出来散步,我们也是出来散步,要说辛苦,那是彼此彼此。”捏着嗓子说话,一听就知是不愿意让别人听出他本来的口音。
陈石星冷冷说道:“别装蒜了,你们究竟是哪条线上的朋友,快说实话!”
身材高大的那个人道:“什么叫做线上的朋友?你先说你是哪条线上的,也好让我们懂得你的意思。”
陈石星道:“好,那我就老实告诉你吧,我是你们的主子所要找寻的那条线上的朋友!”说到“朋友”二字,倏地骈指如戟向他点去。他出手点这人的哑穴,不会伤及他的性命,但手法则是又快又准,等闲之辈决计躲闪不开。不料那人却是一闪就闪开了,而且还能张嘴说话:“怎么你口里说是朋友,手底却不是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