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比翼离群伤客意十招克敌报亲仇(第4/11页)

哪知就在这闪电之间,葛南威的玉箫已是陡然一转,令狐雍竟抓它不住!

葛南威朗声吟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口中吟诗,出手快如闪电。令狐雍但见眼前碧森森的一片箫影,四方八面,都好像有着葛南威持着玉箫向他攻来。

令狐雍喝道:“好小子,你敢使诈!”一招“横扫六合”,双掌齐推出去。

掌风箫影之中,葛南威一个“细胸巧翻云”斜窜出三丈开外。令狐雍闷哼一声,面色铁青。

池梁这才放下心上一块石头,连忙大喜叫道:“第七招,第八招!”

原来这时葛南威才开始使用他所传授的绝招。

何以他直到此时,方始施展绝招?这是因为有了杀手绝招,也还需要适当的时机,方能配合得恰到好处的缘故,否则只怕就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要知道这三招绝招,虽然是池梁撷取“惊神笔法”的精华,针对令狐雍的弱点琢磨出来的,但葛南威的武功毕竟和令狐雍相差太远,假如葛南威一上来就施展绝招,只凭这三招绝招,取胜的希望实是微乎其微。故此葛南威交手之初,深藏不露,只凭本来武学与池梁所教的一套步法与敌周旋,先示之以弱,骄敌之心,然后到了适当时机,方始猝然一击。

三招绝招,只用了两招,已是点着了令狐雍的“肩井穴”,这还是令狐雍闪身得快,否则琵琶骨都险些被他的玉箫戳穿。

可惜双方功力悬殊,葛南威虽然是用重手法点着了他的穴道,但还是给令狐雍在片刻之间,便即运气冲开。不过他还击葛南威那招“横扫六合”,却也不能不因此而威力大减,葛南威两招得手,迅即窜开,凝神待敌。

令狐雍大怒喝道:“好小子,你敢使诈,我不杀你,誓不为人!”

葛南威冷笑道:“我把玉箫给你,谁叫你没有本领接下?你不服气,尽管再来,反正十招未满,还有两招,看看你能奈得我何?哼,哼,要是你杀不了我,对不住,我可就要你割下脑袋了!”

令狐雍心中一凛,想道:“不错,只剩下两招,我可是不能急躁了。”当下连忙收敛怒火,默运玄功,斗鸡似的盯着葛南威,引势待发。

葛南威比他更显得气定神闲,竟然拿起玉箫吹了起来。

令狐雍蓦地喝道:“只这一招,便可杀你,何须两招!”声到人到,双臂箕张,饿鹰扑兔般的向葛南威便扑过去,手脚起处,全带劲风。

池梁叫道:“第九招!”声音竟是微微颤抖了。原来这一招乃是令狐雍全力施为的一招,鹰爪功与大摔碑手的功夫合而为一。池梁虽然知道到了此时,葛南威已是较前有利,但看见令狐雍的攻势如此凶猛,心中实是不能不为葛南威暗暗担忧,担心葛南威最后的一招绝招,不知是否能够奏效?

令狐雍一扑过去,只觉一股热风扑面,火辣辣的竟然感到有点作痛。令狐雍侧转身形,哼了一声喝道:“你这小子捣什么鬼,捣鬼我也不怕!”

原来暖玉箫乃是一件武林异宝,从箫中吹出来的罡气,便可伤人。令狐雍的内功远远在葛南威之上,虽然不致受伤,但也不禁为之一窒。

葛南威朗声吟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口里吟诗,手中的玉箫当作剑使,已是如箭射出,使出了最后一招杀手绝招。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这是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四首《塞下曲》中的一首,写的是汉代名将李广射石的故事。李广晚间出巡,在月黑风高的树林里误石为虎,一箭射去,结果把箭深深的插入石头里。短短的四句五言诗,把李广的善射、勇敢和他过人的膂力都浓烈地浮现读者面前,堪称千古绝唱。

不过葛南威朗吟此诗,却是因为这四句诗,诗中的意境,正好和他所使的三招绝招相符。口里吟诗,手中出招,意境相通,加强了绝招的威力。

第一句“林暗草惊风”,使的招数是“拨草寻蛇”。用于“惊神笔法”,则是以玉箫代替判官笔,探穴尖、找穴道。

第二句“将军夜引弓”,使的招数是“弯弓射虎”。玉箫左右开弓。这两招他刚才使出,一气呵成,“弯弓射虎”虽然未能戳穿敌人的琵琶骨,但“林暗草惊风”,探穴不差毫黍,顺手跟着的一戳,却也点着了令狐雍的肩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