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穴道铜人的秘密(第3/8页)
说到此处,完颜长之忽地停了下来,想了一想,说道:“因此,我有一疑问,至今未解。这穴道铜人本来是杏林国手、武学名家梦寐以求,但愿一见的宝贝,所以经我聘请的人无不欣然而来,但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你的大师父!”
鲁世雄道:“大师父从未和我提及此事,我也不知其中缘故。但据我所知,大师父在十年前就患了不治之症,凭着他的精妙医术才能苟延至今。因此他只能传授他已知的东西,却是不宜再用脑的了。”
完颜长之道:“原来如此,这就怪不得他宁可放弃这样宝贵的机会了。你别误会,我对你的大师父是绝对没有疑心的,要不然我也不会接受檀元帅的推荐,要你来了。我只是想知道他那次不来的原因而已。”
鲁世雄道:“小将明白,对王爷的栽培,小将十分感激。”
完颜长之道:“你的大师父只知道有穴道铜人,还有一件宝物,则是他未曾知道的。这件宝物和穴道铜人有连带关系,我一并和你说了吧。这是宋宫的第二件宝物,论价值不亚于穴道铜人,说来倒有一个故事。”
赵匡胤是个武学高手!
完颜长之道:“你和宋国打过仗,对宋国的历史或许知道一些,宋国的开国之君赵匡胤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知道吗?”
这一问颇出鲁世雄意外,当下小心答道:“我只听说南宋现在的皇帝赵构是个昏君,至于他们的开国之君,年代久远,军中谈论他的人已经不多了。”
完颜长之道:“那么也总有谈到一些吧?”
鲁世雄道:“听说他本来是个统兵的大将,后来他的部下在陈桥举行兵变,篡夺了后周,拥立他为帝的。据说赵匡胤打仗的本领倒还不错。”
完颜长之笑道:“赵匡胤不仅是个有军事才能的将领,他还是个武学高手呢!”
鲁世雄道:“真的吗?这我可就不知道了!”
完颜长之道:“在你们军中,‘太祖长拳’和‘二圣棒’是不是相当流行?”
鲁世雄道:“学这两套拳棒的人是相当多,不过据我看来,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拳术棒法。”
完颜长之说道:“那是因为后来所学的人不得真传的缘故,这两套拳棒其实是相当精妙的。但我要谈的不是拳棒的本身,而是这两套拳棒的来历,你知道吗?”
鲁世雄道:“小将孤陋寡闻,请王爷指教。”
完颜长之道:“赵匡胤是宋太祖,‘太祖长拳’即是赵匡胤当年称雄江湖的一套拳术。至于‘二圣棒’之名的由来,则包括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在内。他们兄弟二人都长于棍棒,赵匡义后来弟继兄位,是为宋太宗,故此与赵匡胤合称‘二圣’。赵匡胤出身微贱,早年曾经闯荡江湖,后来才以军功出身,做到后周的大将。他曾有‘一条棍棒打平四百军州’之说。赵匡义的武艺是他哥哥教的,但他人颇聪明,在棒法上也有独到之处。是以兄弟二人合创了‘二圣棒’。”
鲁世雄道:“原来如此。这么说,我们的军士学的这两套拳棒是从汉人中传来的了。我们还保留原来的名称,这,这可实在是很不妥当了。”
完颜长之笑道:“这也用不着避忌。赵匡胤本来就是宋太祖嘛。咱们的兵士学了他的拳术,沿用旧名,有何不可?只要学了敌人的功夫能够打败敌人,那就好了!”
鲁世雄道:“是,是。王爷见识博宏,非小将可及。”
完颜长之道:“我说了半天,现在该说到正题了。赵匡胤不但拳棒双绝,而且内功的造诣也很不凡。兵器与内功的关系,想来你是懂得的。”
鲁世雄道:“是,这是一定的。若无深厚的内功作基础,任何兵器也不能发挥出大威力来。”
现在要借重你了
完颜长之道:“赵匡胤的武功得于华山隐士陈搏的传授。这个陈搏是被汉人当作神仙一流人物看待的。有个故事说是赵匡胤未曾富贵之时,陈搏和他赌棋,以华山为注,赵匡胤输了华山给他。传棋术是假的,传武功则是真的。陈搏将他的内功心法写成了一篇‘指元篇”,附在拳经之内,都传给了赵匡胤。”
鲁世雄笑道:“如此说来,赵匡胤若是不做皇帝,也可以成为一派的武学宗师了。却何以宋国的国势一弱至此呢?时到今日,非但比不上咱们大金,连新兴的蒙古恐怕也比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