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壮志未甘消 徒嗟往事豪情难自遣 又涉江湖(第4/5页)

沐燕虽是强为欢笑,其实心中十分难舍。铁镜心在书房静坐练功,心中却也静不下来。“这次各省贡物被劫,震动天下,于承珠、叶成林他们会不会来凑热闹呢?我的师父下落不知如何?这些劫案不知与他有无关系?”铁镜心的师父石惊涛在三十余年之前,曾盗过一把大内的宝剑,铁镜心听到此次惊人的劫案,自自然然想起他来。又想:“承珠浪荡江湖,在夜深人静之时,不知她也可曾想起过我?”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端的是心事如潮,难以自抑。铁镜心七年来困在郡马府中,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一旦有机会重走江湖,兴奋之情,自是不可言喻。往日江湖上的相识,一个个泛上心来,而想得最多,最渴望相见的,则是他曾经一度倾心过的散花女侠于承珠。

正自驰思,忽听得屋顶上有“嚓嚓”的声息,竟似是夜行人的脚步声。铁镜心吃了一惊,心中想道:“这夜行人的功夫不弱!”急忙一口气将灯吹灭,正待穿窗飞出,但听得刷的一声,一支微微闪亮的暗器射了进来,“啪哒”一声,插在桌上。铁镜心拔起一看,却原来是柄匕首。匕首尖上钉着一张厚纸,铁镜心想道:“什么人与我弄这手江湖上寄刀留简的玩意儿?”不暇阅读,脚尖一点,立刻从窗口跳出去看。

但见一条黑影,如箭离弦,正自越过假山,看那背影,竟似是个少女,铁镜心心头一震,“于承珠”三个字几乎要叫出来。但再一看,这黑影身材瘦小,与于承珠绝不相类,铁镜心不禁哑然失笑,暗笑自己老是想着于承珠,以致一见到夜行少女的背影,就以为是她了。

但认出不是于承珠后,心中惊讶更甚。“这人是谁,为什么要给我寄刀留简?”铁镜心细想自己所认识的女子之中,并无一人的身材像这夜行少女!好奇之心大起,施展轻功追过几座假山,距离渐渐近了,铁镜心正想抄过她的前头,忽听得沐燕在楼上惊惶叫道:“镜心,镜心!”

铁镜心应道:“来啦!”他本来就要追上这个少女,但听得沐燕呼唤,只得停步。那少女柳腰一摆,脚尖一点,在太湖石上腾身飞起,宛如惊鸿掠水,倏地就掠上墙头,但听得她噗嗤一笑,背影登时消失。铁镜心呆一呆,想道:“这少女最多不过十五六岁样子,竟有如此轻功本事。我这几载幽居,江湖上又不知出了几许新人!”抽出那把匕首一看,但见精光耀目,锋利非常。铁镜心将刀尖钉着的纸张取下,纸上写有六行字,铁镜心默读道:“虎啸龙吟,凤鸣幽谷;虎口留情,神龙怒目;妄走江湖,回头是福。”后面这两句意思明显,是劝铁镜心不要妄自出头,保护贡物进京。但前面这四句,却是难以索解。铁镜心想道:“虎啸龙吟,凤鸣幽谷;这龙、虎、凤可不知是否代表三个人?何以又说虎口留情,神龙怒目?”

回头一看,但见沐燕已急步走来,惊惶问道:“镜心,出了什么事情?”铁镜心早已将匕首与诗简藏好,微笑说道:“没什么,我练了内功之后,再起来练练轻功。”他从来没有向沐燕说过假话,但这一次他怕沐燕知有夜行人寄刀留简的事情,难免害怕,一害怕就可能拦阻他,故此隐瞒。沐燕笑道:“你的功夫没有搁下,我的胆子却越来越小了。将来你保护贡物进京,若遇强人,如果对方人多势众,宁可你失掉贡物,切不可冒险逞能。”铁镜心道:“这些江湖上的行径,我理会得,燕妹,你放心。”

第二日铁镜心去见沐国公,本以为还要费一番唇舌,哪知沐国公很爽快地便答应了。原来沐璘一大清早便来过一回,向老父苦求让他与姐夫同去。沐国公起初本来颇为顾虑,但继而一想,新君即位,这份贡物总要送上京都,铁镜心的能为本事,是他深悉的,若然能平安护送到京,岂非大大露面?再者沐璘年纪渐长,即将承袭国公之位,让他趁这机会,进京面圣,不论是否能保全贡物,只要人到京都,就可显示出他的非凡勇气,令皇帝赏识了。而最关键的一点是:从各省督抚的报信,沐国公知道劫贼只是志在贡物,不在伤人,虽然有好几个押运官与强人顽抗,被贼所伤,但却并无丧命之事发生,是以沐国公也和女儿一样的心思,必要之时,就弃掉贡物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