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异国情鸳同患难中原豪杰共恩仇(第7/8页)
铁凝笑道:“我知道你记挂你的龄姐,但你怕羞,不便探问。所以我替你转一个弯打探打探。我打听刘芒的消息也就是打听龄姐的消息。纵然打听不着,你也可以少些心事,你敢说不是么?”
展伯承红了脸,说道:“多事!”但也不能不佩服铁凝会用心思。不过,铁凝的猜测却没猜对,展伯承在见过夏侯勇,又知道了刘芒尚未回到军中的消息之后,心事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夏侯英这支义军如今已到蓟州,刘芒和龙姑娘却是到原来那一带冀鲁边区去找他们的,一定是找不着了。同样道理,龄姐跟独孤宇夫妇当然也不会找着他们。如此一来,龄姐和刘芒各找各的,而夏侯英这支义军又是出没无常,行踪不定,他们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见了?”展伯承心想。
展伯承是一心盼望他的“龄姐”能够与刘芒“和好如初”的,想到他们可能“好事多磨”,心里不觉有点闷闷不乐。但好在有铁凝和他作伴,一路有说有笑,展伯承心里的愁烦倒是给她解了许多。二来他有更紧要的到师陀抗暴之事占领了他的思想,一些儿女私情只不过在他心里引起了一点微波,不久也就归于平静了。
两人一路西行,经过了几个回纥的属国,有时在路上也碰上回纥的骑兵。
展、铁二人急于要到师陀,路上不愿惹事,遇见回纥骑兵就绕路而行。他们的马快,避开回纥追骑并非难事,因此也如他们所愿,一路平安的抵达师陀。
师陀是一个草原上的小国,也有田亩纵横,青山叠翠,景色不减江南,而又有江南所无的特殊景色。展、铁二人驰骋在草原之上,风过处便似一望无际的海洋,卷起千层波浪。
展伯承默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不觉喟然叹道:“草原景色果然壮丽,古人诗句并不欺我。但可惜风吹草低而不见牛羊!”原来师陀的百姓奋起抗暴,回纥侵略军对他们的镇压也就比在其他属国更为厉害,老百姓大都躲到山区,草原上已是很难碰见牧人了。
也正因此,楚平原原来对他们的指示——叫他们怎样去和义军取得联络的办法,已是使用不上。师陀是个半游牧、半农耕的国家,从事游牧的这一部分人是居无定所的,故此楚平原要他们去联络的几个人都是农家。如今那几家农家也都搬上山了,他们要找的人当然也就没有找着。
他们在草原上跑了几天,偶尔也遇上几个牧人,找着几家尚未躲避兵灾的农家。但这些人家一来不知道他们的来历,二来他们也确实不知道义军所在,却是打听不到什么消息。不过,虽然打听不到消息,却也解决了他们的一样困难——补充了他们的粮食。师陀人都是很好客的,知道他们是来帮忙打回纥兵的,无论如何都不肯接受报酬,便把麦饼、肉脯之类的干粮送给他们。
一连几天,找不着义军,铁凝有点灰心。展伯承安慰她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咱们的马快,踏遍草原,若还不遇,再往山区,我相信总有一天找着义军。”
展伯承刚刚说完了这几句话,铁凝忽地“咦”了一声,说道:“展大哥,你看前面有家小屋,似是汉人人家。咱们过去看看,说不定可以打听到一些消息。”
展伯承朝着她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家农家屋子虽小,却是用砖瓦建筑的,式样和北方常见的中等农家相同,和师陀的一般农家建筑则有很大差别。展伯承道:“你说得不错,看来十九是汉人人家。”
两人正要朝那家人家走去,忽见有两个回纥军官从里面走出来。展伯承心里一沉,说道:“这家人家是和回纥有往来的人家,不能去了!”话犹未了,忽见那两个军官取出一匹红缎结成的彩绸,铁凝道:“咦,你看他们在做什么!”
只见这两个回纥军官把那匹彩绸挂上这家农家的门头,两旁又挂了两盏红灯笼。展伯承十分纳罕,说道:“这倒像办喜事的样子。”
话犹未了,只见屋子里走出一个年轻的姑娘,拿着扒火棍,“卜”的一下,就把一盏灯笼打碎了。这姑娘又要撕下那幅彩绸,但已给两个军官按着手脚,抢去了她的扒火棍。
屋内又走出个农妇,涩声说道:“霞儿,忍着点性子。”跟着向那两个军官咕咕噜噜地说了几句回纥话,展、铁二人虽听不懂,但料想是向他们哀求放她女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