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苦酒又添豪杰泪春波未逝故人情(第6/7页)

李思南道:“屠凤倒是个饶有父风的巾帼须眉,假以时日,她一定能够在绿林中树立威信的。”

孟明霞道:“屠凤的确是个有本领的姑娘,但对于行军用兵之道,恐怕却是外行了。你是将门之子,熟读兵书,此去正好助她一臂之力。”

李思南笑道:“爹爹留下的兵书我是读得很熟,但书本上的东西是死的,用起来却还不知行不行呢?咦……”说到一半,忽地停下,似乎是在凝神静听什么声音。

孟明霞诧道:“你发觉了什么?”

李思南道:“树林里似乎有个女人在叹气。”

孟明霞道:“真的吗?我可没有听见。”

李思南道:“我去看看。”

孟明霞笑道:“也许是个受了婆婆的气的小媳妇,你管这些闲事做什么?”

李思南还是到林子里看了一看,但却不见有人。孟明霞道:“你以为是什么人躲在里面?”

李思南惊疑不定,心里想道:“莫非我真的是疑心生暗鬼了?杨婉已经嫁了人,她又怎会到这里来呢?”原来他听到的那声叹息,似是杨婉的声音。

李思南以为这是因为自己思念杨婉的缘故,以至把刮过林梢的风声当成了杨婉的叹息,不觉哑然失笑。

李思南不愿与孟明霞再提杨婉,只好如此说道:“我恐怕是哪一家受了委屈的小媳妇在这里自寻短见。”

孟明霞道:“好了,那么你现在可以放心了。”心里暗暗好笑李思南有点婆婆妈妈。

李思南走出林子,不知怎的,心里总是有点怔忡不安。走过一道小桥,李思南忽地想起陆游的两句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见惊鸿照影来。”桥下春波,似乎摇晃出杨婉的影子。

李思南想起了那日在那荒谷之中,与杨婉临流照影的往事。杨婉在幽谷清溪之旁,揉碎了一朵朵落花,让它随着浪水飘走。那天正是他们订婚之后的第二天,杨婉怀疑他只是因为父命难违,才与自己订婚,故而对景伤情。感怀身世,借着流水落花,发泄胸中的郁闷。

李思南心里想道:“落花流水两无情。想不到婉妹那天所担心的事情,如今竟是果真如此。但这可并不是我的无情,而是婉妹先变了心。但这又怪得了谁呢?怪的只是鞑子的乱军分散了我们,婉妹也未必是想要变心的啊。唉,花自飘零水自流,婉妹如今又不知流落何方了?那厮决非良伴,只怕婉妹也是难以与他厮守白头。”又想:“陆游当年在沈园所对的春波,曾见他的旧侣‘惊鸿照影’,这道桥下的春波,却恐怕是见不到婉妹的影子了。可笑我刚才还以为是她来了呢。”

李思南想起往事,不禁悲从中来,难以断绝。孟明霞看见李思南眼角有颗晶莹的泪珠,不觉怔了一怔,说道:“思南,你在想着什么心事?”

李思南道:“我父亲客死异国,我万里归来,不幸母亲又已逝世。如今别了故乡,当真是无家可归了。”

孟明霞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乱世中遭逢不幸的又岂只你一人?外面有广阔的天地,处处无家处处家,你也不必太伤心了!”

李思南瞿然一省,说道:“你说得好,外面有广阔的天地,我是应该走出我自己心中筑起来的小圈子了。”

李思南怀着怅惘的心情,也怀着对外面广阔天地的憧憬,别了家园,和孟明霞随着水流的方向东去。

在李思南走过去后不久,有一个少女从树林里出来,经过那道小桥,把一片片的黄叶抛入河中。这时虽是初春,但严寒犹厉,林中春花未开。

这少女不是别人,正是杨婉。李思南刚才并非错觉,在林中轻轻叹息的女子的确是她!可惜,李思南没有仔细搜寻,如今杨婉出来,他和孟明霞已是走得远了!

杨婉站在桥上把一片片的黄叶抛入河中,心中的伤痛实是比李思南更甚!

她历尽艰辛,逃回故国,满怀希望,到来寻找李思南。不料见着了李思南,李思南却是与孟明霞同在一起。她想要拜见的婆婆也早已死了。

孟明霞的说话她听见了,那些村人的议论她也都听见了。情人的眼睛里是藏不着一粒沙子的,杨婉不禁想道:“原来这位孟姑娘以为我已死了,怪不得她要来找南哥。”又想:“那些村人说得不错,南哥和她情性相投,他们两人结为夫妇,的确是像村人所说的天生一对,地造一双。”再想:“既然他们以为我已死了,那我又何必还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做他们的绊脚石呢?唉,我也把自己当做自己是已经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