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要从字迹分真伪细听前情识友仇(第6/8页)
哲别叫道:“好箭法!”口未合拢,第三支箭又到。这一箭竟然射入了哲别的口中,哲别粗壮的身躯登时倒下,俯卧马背。
李思南只道已经射死了他,说道:“谁叫你苦苦相迫,这可怨不得我!”话犹未了,哲别突然坐起,哈哈笑道:“这啮镞法你还没有学过吧?”李思南射进他口中的那支箭,他早已吐出,拿在手上了。
弓力如此强劲射出的箭,哲别居然敢用牙齿咬着箭头,而且不受损伤,他这“啮镞法”当真是神乎其技,并世无双。李思南大吃一惊,这才知道哲别的“神箭手”确是名不虚传,尚在他估计之上。
哲别笑道:“你用的弓箭远胜于我,至于箭法嘛,虽也不错,却未必就胜得我了!这箭是大汗赐给你的,我不敢要,还给你吧。”他不用弓弦,随手就以“甩箭法”弹出,劲道之强竟然不亚于用弓发射。李思南骤吃一惊,只顾护身,想不到这支箭却是射他的马。“卜”的一声,箭穿马腹,登时把李思南抛落。
李思南跑上山岗,居高临下,抢先占了有利的位置。哲别翻身下马,紧跟着跑上山岗,哈哈笑道:“你的箭法我见识过了,好,现在再领教领教你们汉人的剑法!”
李思南居高临下,刷的一剑刺下去。哲别举起盾牌一挡,右手的长刀斜劈上来。刀剑相交,李思南气力不及他大,给他用力一推,不由得倒退一步。
李思南急急换招,抽剑进剑,刺他脑门的“百会穴”。这一招“鹏搏九霄”本来是达摩剑法中一招极厉害的杀手,但哲别仍然是用刚才的法子对付他,盾牌高举,护着顶门,长刀劈出,刀法看来笨拙,其实却是拙中藏巧,只这么一挡一劈,又把李思南这一招繁复精奇的杀手解开,而且又冲上了一步。
几个回合一过,李思南给他迫上山岗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李思南所占的地利已经失掉,不多一会,哲别便抢得了攻势,杀得李思南只有招架之功。
李思南奋勇力战,哲别笑道:“好个倔强的小子,怪不得大汗喜欢你。你别担心,跟我回去,大汗还是会好好看待你的。只要你告诉我们,你到这阿儿格山来做什么?”
李思南咬紧牙根,不理不睬,趁哲别说话的时候,快剑反攻,一招“龙门三鼓浪”,剑花错落,连环三式刺出,只听得“当当”两声,前两剑给盾牌挡住,第三剑的剑尖却从盾牌旁边穿出,把哲别束腰的腰带削断了。
哲别怒道:“好,你这小子当真是敬酒不吃要吃罚酒呀!”一句话未曾说完,就劈出了六六三十六刀,比李思南的剑使得更快。他有盾牌护身,只攻不守,威力无形中又大了一倍。
激战中,李思南踩着一块石头,脚步一个跄踉,哲别一刀削将过去,喝道:“小子,撤剑!”李思南伏倒地上,一个“燕青十八翻”,滚出了三丈开外,避开他这一刀,迅即又跳起来,喝道:“要我撤剑投降,除非你把我杀了!我是剑在人在,剑亡人亡!”
李思南虽然没有给他的长刀斫伤,但在地上那一滚,手脚都给荆棘刺得鲜血淋漓。哲别道:“好,你不愧是个少年好汉。但你要打是打不过我的。”
李思南手上的鲜血染红了剑柄,仍是牢牢握紧,说道:“打不过也要打!你来吧!”哲别笑道:“何必再打,你们汉人的剑法我见识过了,也不过如此。再打还有什么意思?”
李思南怒道:“我的剑法敌你不住,并不等于是汉人的剑法比不上你们蒙古的刀法!而且,我也还未曾输给你呢,你就敢大言不惭!”
忽听得有人接声说道:“不错,这蒙古鞑子自以为了不起,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井底之蛙!”
哲别定睛一看,只见树林里窜出一个汉子,身材比普通人略矮一些,虽然貌不惊人,但双眸炯炯,极是有神。
哲别极为自负,听了这人的说话,不禁心头火起,“哼”了一声,说道:“我怎么是井蛙之见,倒要请你这位‘高明’指教!”
那汉子冷冷说道:“汉人的上乘剑法,你根本没有见过。就是这位李公子的剑法,其实也要比你的刀法高明,你不过占了气力大的便宜罢了。我说几招给你听听,例如刚才他使的那招‘李广射石’,如果双方气力相等,你用‘二郎担山’的刀法焉能封闭得住?又如那招‘龙门三鼓浪’,最后一式,若不是你的盾牌卸去了前两式的力道,他的剑尖就准能洞穿你的小腹。又如……”接连说了几招,果然说得极为中肯。李思南在旁边听得又是佩服,又是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