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各逞机谋缘底事自疑身世感亲情(第4/21页)

那人亦不敢硬接,一个斜身窜步,剑尖轻轻一点、一引,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把铁铲拨过一边。不戒见了他这手法,不觉又是心头一凛。

不过他的手法虽然巧妙,却也不免缓了一缓。说时迟,那时快,不戒的剑亦已出鞘,喝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接招!”他剑划弧形削出,那人也划了个弧形接招,不过幅度却比他更大,双剑一交,那人的剑锋比不戒的剑锋向前多伸三寸,不戒险些被他所伤。

幸好不戒功夫老练,一个沉肩坐马,剑势反圈回来。这一下当真是有如渊停岳峙,深得以静制动之妙。蒙面人亦似识得厉害,不敢把招数使老,立即变招。只见他肩头一耸,脚跟离地,剑势斜飞,宛如白鹤亮翅,斜削的幅度比刚才那一招更大。这一剑若是给他直削下来,不戒的一条臂膀只怕非得和身体分家不可。

不戒依样划葫芦,也还了一招“白鹤亮翅”,所划的弧形幅度却缩到七尺之内。宛如江海凝光,蒙面人强攻不进,又再变招。

不戒疑心大起,喝道:“你这两招太极剑法是从哪里学来的?”

那人哈哈笑道:“你真是少见多怪,须知剑理可以相通,剑法自然亦有相似。你以为只有太极剑才有这两招吗?”口中说话,手底丝毫不缓,说话之间,已经接连划了三个圈圈,使出来的又是太极剑法的一招“三转法轮”。

不戒喝道:“你这分明是太极剑法,还要狡辩。”

那人冷笑道:“一定要把我的剑法当作太极剑法,那也由你。嘿嘿,但普天之下也不见得只有武当派的弟子才会太极剑法!莫说两招,还有得你瞧呢!接招!”

那人剑法展开,一个圈圈接着一个圈圈,绵绵不绝,往复循环,好像波浪般层层推进,果然都是太极剑中的招数。但出手却比无相真人所传的快得多,攻势也强得多,不戒暗暗纳罕,这路剑法怎的似曾相识?啊,对了,是有几分似无色师叔的剑法。但它和正宗的太极剑法却又好像只能达到形似,未能达到“神似”的地步。不过,若说它比不上本门真传,却又未必。虽然刚柔易势,却又似是殊途同归。莫非当真是如师父所说,不知是哪个年代,有个武当派的弟子把太极剑法和别派弟子私相授受,经过了许多岁月,又由别派高手变化而成?不戒的剑法是无相真人所传,从没跟无色学过剑法的,所以他跟不岐不同。他只看得出这人的剑法与无色“有几分”相似,但这“几分”到底是“三分、四分”,或是“七分、八分”,他可就不能说得准确了。

不戒初时心神不定,给那人攻得手忙脚乱。他瞿然一省,心想:“我怎的忘了师父所授的要旨了,任彼如泰山压顶,我只当清风拂面!”当下凝神应战,那人剑法越来越快,他却越来越慢,剑尖好像坠着铅块一般,东指西划,但每划一个圈圈,就把对方的攻势消解一分。

说也奇怪,他的防御圈子虽然越缩越小,动作也越来越慢,但蒙面人那么凌厉的剑势却也攻不进去。过了一会,蒙面人的剑法如受阻滞,不知不觉跟着他慢下来了。不戒的剑圈从收缩又再扩张,把蒙面人的身形笼罩在他的剑圈之下。

不戒正自把太极剑法使得得心应手,忽地感觉右臂好像有点麻木,蒙面人一招“大漠孤烟”,攻入他的圈子,接着一招“长河落日”,划出一个椭圆形的剑圈反罩过来。

双剑相交,无声无息,原来都用了个“粘”字诀,把内力贯注剑尖,和对方的剑胶着了。

不戒初时暗暗欢喜,心想:“你若和我比剑,我恐怕还得多用三五十招,如今你和我拼内力,这一招我就叫你逃不脱我的剑底!”原来他的内力是更胜于剑法的,而且他早就试出对方的内力是不如自己的了。

但相持的局面并不如他估计的那样很快就会结束,相反,拖延得已是出乎他意料之外了。他力透剑尖,仍然不能伸前半分,对方坚韧的抵御,甚至竟然隐隐含有反击之势。

“奇怪,我的内力怎的好像不济了?”令他吃惊的还不只如此,刚才他不怎么在意的那一丝麻木的感觉,如今已是在蔓延了,这麻木的感觉从肘尖的曲池穴向上蔓延到了肩井穴,向下蔓延到了虎口的关元穴,整条右臂都有麻木不灵的感觉了。虽然他仗着精纯的内功,手臂还不至于麻木得僵硬,但只麻木不灵,亦已受了很大的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