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变生幽谷(第8/19页)

他虽然没有说,钟灵秀也可以看出他内心焦急和郁闷。钟灵秀想尽办法逗他高兴,给他唱江南小调,还拿起他的玉箫吹给他听。檀羽冲最喜欢听她吹箫,但在听得入神的时候,也常常会露出茫然若失的心情。钟灵秀七窍玲珑,懂得他心中的感受,“大哥哥要是有一天能够自己吹箫,那就好了!”

果然如她所愿,有一天她听见了檀羽冲的箫声。

这一天她从潭边洗衣服回来,远远的就听见了悠扬的箫声。吹的是一首正在江南流行的小曲,是由辛弃疾的一首新词《南歌子》谱成的。这支曲子,也是钟灵秀昨天才吹过给他听的。钟灵秀心道:“大哥哥真聪明,一听就会。”耳听箫声,默念曲词:

世事从头减,秋怀彻底清。夜深犹送枕边声,试问清溪底事未能平?

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未晓有人行?

有人解释这首词:“夜深人静,枕边传来幽咽跌宕的溪水声,它仿佛在为人间倾诉不平。这时早已有人侧听着远处的第一声鸡叫,愁看着脚下苍白的月色,开始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为生活辛苦奔忙了。他们并非为了追名逐利,竟也难得片刻安闲,诗人从深夜的溪流,听出了人间的不平之鸣,由山前的早行人,发出了耐人寻思的诘问!”(引自刘乃昌的《辛弃疾论丛》)

辛弃疾的词有雄壮的一面,也有恬静的一面,这首《南歌子》是比较属于“恬静的”。虽然在恬静之中也隐藏着关怀民间疾苦的不平,但可惜作曲的人却未能体会词人的深意,这支曲子,是被处理成幽雅抒情的小调的。不过檀羽冲的箫声还是把词中隐藏的那种忧郁的心情吹出来了。或者他也未必体会得那样深,他只是吹出了自己心中的忧郁。

钟灵秀忽道:“大哥哥,你有没有银子?”

檀羽冲道:“你要银子做什么?”

钟灵秀道:“山南二十里外有个小镇,有了银子,就可以换些东西回来。你天天吃山芋,我怕你吃厌了,买点米面回来,咱们就可以做年糕、包饺子、做大饼,还可以做油条了。”

檀羽冲笑道:“现在大概才不过立秋吧,你就想吃年糕了。”

钟灵秀道:“你的衣裳也破旧了,该换一换啦。”檀羽冲道:“我也想你换上新衣,但你还是不要去的好。”

钟灵秀道:“为什么?”

檀羽冲道:“小镇做的都是熟人买卖,你是个脸孔陌生的外地人,而且还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你一去买东西,马上就会给人注意。”钟灵秀道:“谁说我要买东西?”

檀羽冲道:“咦,这不是你刚才自己说的吗?”

钟灵秀道:“你听错了,我说的是换,不是买。”檀羽冲道:“这有什么分别?”

钟灵秀道:“分别可大呢,买东西必须面对面的讲价钱,换东西吗,买卖双方不见面也行的。价钱也没个谱儿。不过,当然我是不会少给人家的。”

檀羽冲道:“啊!原来这样,我懂了。你说的‘换’是介乎买与偷之间。”

钟灵秀道:“怎么说是偷,虽然我是不问而取,那家人家做的可是赚钱生意。”

檀羽冲道:“你把银子放下,拿走东西,第二天人家发现了,岂不是更要闹得沸沸扬扬。”钟灵秀道:“那小镇我虽然没有住过,但我知道这一带的风俗是和边关那边的汉人风俗相同的。”

檀羽冲道:“这里本来是宋国的地方,住的又都是汉人,风俗当然相同了。但懂风俗和你要去换东西又有什么关系?”

钟灵秀道:“这里的风俗是迷信狐仙的,那家人家得到了好处,多半会以为是狐仙所赐,不会说出来的。而且即使不信狐仙,他得了好处,怕人追究,说不定反而招来祸殃,料想他也会瞒住别人。”檀羽冲叹道:“想不到你的人情世故也居然比我还懂。但可惜……”钟灵秀道:“你没有银子?”

檀羽冲道:“我只有金子,是一颗颗的小金豆。”钟灵秀笑道:“是金子更好了,侠盗出手也不会这样阔绰的,人家更以为是狐仙了。”

檀羽冲道:“你去就去,可得千万多加小心!”钟灵秀道:“你放心,要不是我试出我的轻功已经大胜从前,足够资格做‘飞贼’的话,我还不敢打这个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