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力抗金牌 舍生救良友身填炮口 拼死护檀郎(第8/12页)
云重吃了一惊,随从上前,把灯笼一照,云重定晴一看,认出那是在土木堡明兵大败之时被瓦剌军俘去的大内侍卫之一。那次皇帝身边的侍卫,除了战死与自杀之外,还有四五个人,同皇帝一齐被瓦剌所俘,初时本是分开囚禁,至云重到来谈和之后,瓦剌国王将祈镇接到皇宫,待以君主之礼,拨了一座宫殿给他居住,这几个卫士也就被释放出来,仍然让他们侍候他们的故主。
用金牌命令大将,乃是中国皇朝的惯例(宋代的岳飞就是被皇帝一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的)。祈镇在目前严格说来,实在还是俘虏的身份,他却仍不忘“祖制”,这金牌自然是借来的了。祈镇似乎怕云重还不相信,金牌之外,尚有诏书,诏上写着一行草字:“宣使臣云重进宫朝见。”金牌加上诏书,而且是深夜相召,可以料想,那一定是极紧急的大事,所以才如此郑重。
云重把诏书接过一看,那上面还盖有明朝天子的私章,字迹也确是祈镇手书,那自然是不会假了。云重吃了一惊,不知所措!现在距离天亮只有一个时辰,若然去朝见皇上,只恐时辰一到,张丹枫全家老幼就要在炮火之下化成飞灰!但若不去,这不接圣旨的罪名可是非同小可!云重拿着诏书,踌躇难决,澹台镜明叫道:“到了张家之后再入宫朝见。”云重道:“好,就是这样。”那捧金牌的卫士仍然跪在马前,不敢起身,云重道:“你回去禀告皇上吧,明早暂不动身,最迟午间,我一定进宫朝见。”那卫士仍然直挺挺地跪着,不肯拿回金牌。忽听得后面马铃之声急促地响,又是一骑骏马奔了上来,马上人一跃而下,又跪在云重的前面。
这人也是伺候祈镇的卫士,像先前那个卫士一样,也是一手高举金牌,一手掏出诏书,诏书上写道:“宣使臣云重立即进宫朝见。”字句与上一封诏书相同,只是多了“立即”二字,云重捧着诏书,手指颤抖,没了主意。脱不花叫道:“理它什么诏书,咱们还是照刚才的说法。”话声未了,又是一骑快马追来,大声叫道:“云大人接诏!”这是云重旧日的同僚,皇帝贴身的侍卫,樊忠之弟樊俊。只见他也是一手高举金牌,一手递过诏书,诏书的字句与前一封完全相同,但在那“立即”两字旁边,又打了两个圈圈,表示十万火急之意。云重问道:“樊侍卫,究竟是什么事情?”樊俊道:“咱也不知是甚事情,只是皇上亲口吩咐,一定要云大人立刻进宫朝见。不得稽延。”
云重叹了口气,须知这金牌召唤,实是最严重的圣旨,昔日宋朝的名将岳飞,尚自不敢违抗,何况云重?而且他也怕宫中有变,功败垂成,两相权衡,自是皇帝更为重要。云重接了三面金牌,只得拨转马头,对澹台镜明道:“好,你们先去。”立刻策马飞奔,与祈镇的三个卫士同进皇宫。
澹台镜明已从脱不花口中知道张家之事,焦急非常,心中恨道:“张丹枫挽救了明朝的江山,这倒霉的明朝天子却要累张丹枫送了性命!”但云重决意要去,她自是难以阻拦,只好率领云重的十八名随从,快马疾奔。
哪知在大街的西边,瓦剌的京师太尉(武官名,相当于明朝的九门提督)早已严阵相待。云重的卫队长上前叫道:“咱们奉云大人之命,前往拜访你们的右丞相。”那蒙古太尉道:“那你们的云使臣呢?”随从道:“云大人刚刚奉诏进宫,就要赶来。”蒙古太尉道:“既然如此,那就等云使臣来了再说。我们奉命保护明朝使节,你们的使臣不在,这担子我们可挑不起。”
脱不花悄悄说道:“咱们冲过去。”只是那边蒙古太尉早已下了命令,铁骑横列,弓箭手、绊马索都已准备停当,严阵相待。澹台镜明与云重的随从识得大体,知道若然硬冲,事情就不可收拾,两国邦交,也许因此破裂,何况敌众我寡,亦未必冲得过去,急忙止着脱不花,仍然和他们说理。可是蒙古太尉,下了命令,便退入阵中,任云重的侍从叫嚷,他竟毫不答理。
两边僵持不下,澹台镜明和那十八名随从都急得有如热锅上的蚂蚁,空自心焦,毫无办法,看来只得等候云重赶回了。可是他们可等,张丹枫却不能等。只听得城楼上敲起五更,再过些时,天色就要亮了!脱不花忽然大叫一声,驰马向前冲去!澹台镜明想拉也拉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