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求同存异(第4/5页)

“道长不信我的话?”王宗超看出路中一的困窘与存疑,有心给他指另一条路,于是开口道:“我曾盗用埃及死神一件神器,抢夺其中神力,这才有力量穿梭虚空。”

“喔,原来是盗取神力,虽然凶险,但倒也是条捷径。”路中一微微颔首,心中疑虑去了不少,但却没表现出什么热切姿态。虽然知道也是一条路,不过能够存在到现在的异域神有几个好对付的?路中一如今的状态,很大程度要依靠贯一道无数道堂的香火支持,要他远赴异地与异域神火拼,可能性实在不大。

王宗超见状问了一句:“道长想依正途成神,但若如此,就要让教义与行事切合人间正道。但道长如今是否有自信,自身教义切合人间正道?”

“怎么不行?”路中一闻言不悦,冷然道:“我教取五教精华,融汇为一,有道是:

儒教:存心养性、执中贯一,讲忠恕。

道教:修心炼性、抱元守一,讲善良。

佛教:明心见性、万法归一,讲慈悲。

耶教:洗心移性、默祷亲一,讲博爱。

回教:坚心定性、清真返一,讲恻隐。

受我教诲者,敬天地,礼神明,孝父母,重师尊,信朋友,和乡邻,爱国忠事,敦品崇礼,讲明五伦八德。如今南方官员多入我教,入教官员皆需勤政爱民,受万民敬仰爱戴者,心境方能通达,修为方能精进,享尽天年之后甚至可以晋身神位,享受香火;而入教之民也都奉公守法,礼敬上官;如此上下一心,心怀信仰,谨守古风,方是强国富民之道。莫非只有如你北方那样军政合一,不敬鬼神,不尊圣贤,践踏信仰,有朝一日道德沦丧,文明不复,才是人间正道?”

虽然双方宗派有别,不过在对于北方政权的态度上,张元放与路中一倒是很有共同语言,适时开口道:“我观北方政权,虽然在强兵一途立有奇功,但行事太过急功近利,行政过于严苛酷厉,虽有强秦气象,然须知苛政猛于虎也,秦也不过二世而亡。王先生如今就以为北方代表人间正道,未免过于武断!”

“两位所言,也有些道理,倒是我先入为主了。”王宗超闻言若有所思,本来如果照着“正常”的历史,北方政权自然远比南方进步,不过这种进步,也不是短短十几年内就能够彻底分出高下。如今北方还在过着工业化之初的最痛苦阶段,人民负荷甚重,工伤矿难层出不穷,在民生方面,相比南方也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只是胜在没有饥荒与土匪,人民相对安定。

再加上如今还是有超凡力量与鬼神因素介入的历史,陈囤所为过于激进,尚且无法处理好这一方面问题。南方政权或许腐朽落后,但也未必没有一些可取之处。眼下张元放、路中一两人倒也不是明知是错偏要知错就错,他们也有自己的信仰与政见,在他们看来,自己也是站在正确的一方。

“我等以为,现在南北双方还是互不侵犯,各自发展为佳。将来哪一方确实众望所归,我等也无从阻挡人道大势。”张元放说了一句提议,不见王宗超明确反对,又含笑抚须道:“我等以上体天心为重,不宜在红尘中介入太深,故政见之别只是末节。眼下我等还需齐心协力,勤修精进,应对将来秦陵开启,祖龙临世。如今许多外国修士也已闻风而动,各有图谋。我等千万不可同室操戈,让秦陵内五件华夏上古功德圣器落入外人之手,以致成了华夏千古罪人。”

“五件功德圣器?”王宗超诧异询问。

“也难怪王先生不知,唯有秦汉时传承至今的宗门,才对此五圣器略知一二。不过其具体下落也是昆仑驻世地仙——紫媛仙子在不久前特地知会我天师教,命我等以此联络华夏各大宗门。”张元放笑容显出几分得意,又解释道:“便是女娲石、燧人钻、神农禾、轩辕剑、大禹鼎。其中‘女娲石’属土,传闻女娲娘娘捏土为人,炼石补天,都是出于此石。‘燧人钻’属火,是三皇之首燧人氏用于钻木取火,以化腥臊之圣器。‘神农禾’属木,又名‘九穗禾’,传闻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及拾之,以植于囚,食者老而不死,故此禾亦为华夏农耕之始。‘轩辕剑’属金,乃是轩辕皇帝用于征伐四方,奠定炎黄基业之器。‘大禹鼎’属水,传闻大禹因治水之功而称王,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所铸。五圣器蕴含先天造化,寄托无上功德。当年祖龙将五圣器收为己有,意欲以此为基,重炼五行,自成一界,可惜最后事败,驾崩后又将之收入秦陵之中。若秦陵重开,五圣器及诸多上古瑰宝、诸子百家所攥文献又要再现人间,任何一件为外人所得,都是天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