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半口气(第5/10页)
“是赵崇柞大人亲发的,他已经以暗使身份偷入南唐办重要事务,要你前去与他会合。”
丰知通一把夺过了那份竹皮册,上面果然盖的是赵崇柞的私印。一下发出这么多盖有他私印的广传令,肯定是发生了极为重要的事情。丰知通又看了下上面的日期,这指令已经发出了有半个月之久。不问源馆中有许多规矩和约定,比如说一些高级首领之间包括和赵崇柞之间都有地点约定。这地点可以叫聚集点也可以叫救援点,一旦发出指令或求救信,收到的人就往这些地点过去,而发信的人也会往那地点过去。像南唐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他们就约定了四个地点,是从南往北一线的吉州、饶州、抚州、和州。赵崇柞的广传令是从成都发出的,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就算他是暗使一路小心谨慎,慢些的话也应该是到了抚州附近,快些的话有可能已经到了和州。自己现在上路,直接去和州,希望赶到时赵崇柞大人也到那里。就算晚了些,那边的暗点也是会告知自己下一步该何去何从的。
丰知通当即挑选了几个人,其中有毛金君,还有原来跟着他赶往上德塬的几个,包括铜甲巨猿在内差不多十个人的样子。然后马上从山高水深的僻静路径急急地往和州赶。
在这之后,追踪齐君元的人马又少了一路。
齐君元他们一路走下来,竟然是意想不到的顺利。
离开心济寺之后,齐君元采用的是“三点同进”的排列往前行。三点同进,一个点是前点,也就是开道的一个点,他用的是六指。因为六指相比之下还算是比较可靠的一个成员,另外他的“随相随形”技法应付意外出现的情况还是相当合适的。还有一个点是旁点,也就是策应点,这依旧是哑巴的任务。而剩下的三个人则始终在一处,这是行点,其实也叫主护点。这本来应该是重要的人或东西所在的一个点。
齐君元认为他现在就是个重要的人,其他且不管,一个被离恨谷列为目标的人怎么都算得上重要。而让唐三娘和范啸天陪在自己身边倒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真的再出现同门下兜出手的事情,至少可以替自己说明或辨别一下。另外他和范啸天身上共同带着一件关系着巨大宝藏的皮卷,这皮卷怎么也都算得上重要。
接下来一段路应该是比较危险的路,梁铁桥的夜宴队已经在这路上走过来回了,沿途的官府、驻军也会在重要路口设卡盘查,追踪刺杀广信防御使的凶手。但是齐君元他们始终都没有遇到什么卡口。这很奇怪,即便梁铁桥往回赶了,卡口的人知道目标还在广信会松懈盘查,但肯定不会就这么自作主张就撤了卡。除非,除非出了什么比抓刺杀防御使更重要的事情。
一直走到修水的位置,齐君元才意识到南唐可能真的出大事了,那么大的修水大营竟然已经拔营迁走了。这样看来前面设卡的那些驻军和官府衙役要么也是被调动了,要么就是被撤回州县参与守城了。如此大范围的官军行动,一般只有在很大的战事出现时才会发生。难道南唐是要发生什么战争了?
齐君元心中一下轻松了许多,如果真是这种状况,那么对他要做的事情是很有利的。首先是没了让他们举步维艰的盘查关卡,这就大幅度减小了行动的危险性。再有秘行组织在这种状况下肯定不敢再放肆,因为很有可能被别人当作敌国的奸细。而南唐的夜宴队也肯定没有那么多的力量分出来追捕他们,现在他们需要查找的是真正的敌国奸细。而刺杀齐王李景遂的难度应该也会降低,在这种状况下,那些平时最关心自身安全的皇室子孙们现在应该更关心自己的未来和社稷,所以防护方面必然是会有所减弱的。
即便出现了这么多对己有利的情况,但齐君元依旧是以最为谨慎的方式在行动。就算是秘行组织不敢轻举妄动了,就算夜宴队一时忙不过来,但是还有卜福,他带的六扇门里的人就是专做凶手、刺客这些事情的。如果在广信窥出了什么蛛丝马迹,发现自己这些人是往金陵而来,那么很有可能会猜到自己接下来的活儿是要对金陵李家皇室成员或朝堂重臣不利,势必会一路围追堵截。还有一处就是离恨谷。如果谷中没有改变原有指令,那么接下来所有有人没人的地方都可能成为齐君元的杀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