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三重计(第8/13页)

“那么冯爱卿有何更好的方式?”李璟问。

冯延巳胡须一抖,狡狯地笑一下:“将这个刺客交给齐王和吴王二人同审,然后我和韩大人协助。这过程中可直接获取刺客所吐,也可间接观察一些人的反应作为推断条件。”

韩熙载听这话后暗叹一声:“真够阴绝!”

齐君元一行人是从楚地的岳州进入南唐境内的,过了边界营总镇后,他便立刻安排大家分散而走。“一叶秋”的指令是齐君元接的,其他人都不知道具体刺活儿是什么,因为齐君元觉得还没有到告诉他们的时候。但也正因为不知道是什么刺活儿,所以对于齐君元的安排其他人都无法提出异议。

只有齐君元知道这次是进入南唐刺齐王李景遂。这不仅是个大刺活儿,而且难度很高,应该是他接刺活儿以来最难的一次。去往南唐的皇都刺杀一个将会成为南唐皇帝的人,这过程中的艰难和可能出现的危机可想而知,所以之前的所有细节都要十分注意。

刚离开楚境清平村时,齐君元运用了各种出乎别人预料的行动和行程来摆脱后面可能存在的追踪。离恨谷中管这叫“抖翅”,其意就是要消除踪迹、摆脱坠上的尾儿。离恨谷中要求一项刺活儿做完或从某一个可能留迹的环境进入另一个刺活儿前,都必须使用这个程序,以便将自己再次变成一个没有影子的人。

而进入南唐境后,就相当于进入了新的刺活儿环境中,这时要做的是“伏波”。“伏波”就是潜藏,但不是躲在哪个角落里不动,而是将自己的形象、表现尽量与周围环境合拍,融入到普通人群中,特别之处出现得越少越好。

而这时候分散前行是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不管多优秀的刺客、不管多巧妙的掩饰,始终都会有极少、极小的特别处存在,只是因为极少、极小才被人忽略。但是如果几个人聚在一起,极少、极小的特别处就会几倍地增加和放大,那样的话就很容易被别人注意到。

齐君元他们虽然分散而行,但他们相互间的距离并不太远,差不多都在一里路的样子。这样做首先是可以不让别人看出他们之间存在关系,而当其中某个人发生意外后,其他人又可以及时发现并施以援手。

不过这种分散走法也存在一定缺陷。如果有敌人摸清他们的分散规律,然后从最后一个开始逐个解决,走在前面的人一般很难发现自己背后出现的异常情况。但是齐君元他们却不怕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之间的分散前行除了前后拉开距离外,还有横向的侧应。

横向并行而走的是哑巴,他带着穷唐走在不是人正常走的路径上,却比其他走正常道路的人还要快、还要轻松。所以这个分散队列中,他是一个别人最难以掌控的部分。而且他还有穷唐为助,可以及时发现多处异常并向同伴示警,需要时还可以远距离实施攻击救助同伴。

当然,齐君元也不会将所有人的安全都寄托在哑巴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所带的不是他所指定的这几个人,他也不会安排这种分散前行的方式。这几个人都是刺行中的高手,本身就是对危险有着高度嗅觉和觉察力的凶猛动物。特别是齐君元自己,天性中预感危险的能力可以让他更早发现到危机存在。也正因为如此,他将自己安排在前行队伍的最后一个。

但是就在分散行进后不久,齐君元就发现了危机的存在。

人往往就是这样,几个人聚在一起走时,会因为别人的纷扰或者将对危险的警惕寄托在别人身上,从而放松自己的警觉性。而当只留下自己独自行动时,那么他所有的思维和神经都会调整到一个最为敏感的状态,警觉性、发现力也都会达到一个自己都无法限定的高度。

齐君元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发现到危机存在的,而且非常精准地确定这危机不是针对的自己。但让他非常想不通的是,危机的来源竟然是紧盯着和大家行走路径完全不同的哑巴。

齐君元不知道这个危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他觉得应该是在进入南唐境分散而行之后,心中也希望真是在这之后。因为如果是在进入南唐之前就被盯上的,那么当时自己几个人是聚在一起同行的,盯上一个也就盯上了所有人。但是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自己这些人确实都被盯上了,不过盯上的人却只认为哑巴是最重要的。或者认为哑巴身上携带了什么极为重要的东西,而别人盯住哑巴就是为了那东西。这样的话,即便自己几个人是聚在一起时被别人坠上,他们也是会始终盯住哑巴不放。只以为自己这几人分散而行是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保护哑巴和他所携的重要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