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血洗孤城(第14/15页)

雷世雄和宗旋听到此处,都不由感到十分的紧张,各自在心中揣测师父此行的结局。

严无畏道:“普陀观山上寺观庙甚多,但为师已查得明明白白,所以一直走到座落后山濒海的危崖上的听潮阁,这听潮阁公产甚多,极为富饶,是以这听潮阁占地甚大,房屋连绵,盖建得甚是堂皇。我踏入大门,略略一瞧,便知这听潮阁并非庙,又如时时有人到访,因为有两个下人服色的中年妇人过来问我找谁,假使不是时有客人到访,她们见我是陌生之人,定有惊讶之色,其后我方知道这听潮阁内住得有百余妇女,大部份是贫困孤苦的妇女被收容于此,另外有四五十个乃是听潮阁的正式传人,大致上总是保持有三代辈份,每一代的人数约在二十人左右,但每一代总有几个出阁嫁入,所以留在阁中的常常保持四五十人左右。”

他略一停顿,喝一口热茶,这才又道:“当时为师便坦直说出要求见李阁主李萼,此是武林中一大秘密,谁也不知听潮阁主的姓名。是以我一说出,她们才顿时露出惊诧之容,匆匆入内通报。不久,便有一个美貌女子出现,她便是当时辈份最低的第三代门人,由她引导我到一幢高楼,这座高楼便是听潮阁最重要的地方,称为“供书楼”,不但是阁主潜修之所,亦是那一部“剑后书”藏放之处。普陀山听潮阁所以能超绝于天下武林之士,便完全由于这一部旷古绝今的奇书了。”

他又喝一口茶,目光凝注窗外,恰好见到对面院墙边茂盛的秋海棠。雷、宗二人可不敢出言打岔,耐心的等候师父说下去。

严无畏若有所思的道:“李阁主当时已是六旬以上的人,但她容色不衰,看来有如明艳少妇,只不知过了二十年的今天,她是否还能挽驻红颜?”

雷、宗二人当然没有资格回答,宗旋却记着这句话,准备将来向师父报告。

严无畏又道:“我且说一说她接见我的地方,那是在供书楼下的大厅,这个大厅是为师平生所见最大的一个,宽敞得可容一百军士在里面操练,我们在东首之处见面,皆是紫檀木的几椅:气派甚大,在李阁主的高背椅后,有四名美女背剑侍立,我寒喧了几句之后,便发巧妙的言词嘲讽她,说她待客时不该如临大敌,李阁主既不分辩,亦不解释,只问我的来意。我便道此来想借剑后书拜读一遍,你们猜她怎么回答?”

雷、宗二人还末开口,严无畏已接下去道:“她居然一口答应了,她椅后一个美女走上前来,手中捧着一个径尺的玉盒,送到我手上,我可不管是真是伪,先瞧过再说,便打开盒盖,但见盒中黄缓衬底,有一轴小卷,打开一瞧,全卷一共是七七四十九句七言歌诀,由首至尾,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果然全是剑道无上秘诀,我读了一遍,记得大半,便赶紧再默读数遍,谁知这一来反而忘去一半,到如今只记得四五句。”

宗旋道:“师父特别提及此事,必有深意,还望能明白赐示,何以多看几遍反而给忘了呢?”

严无畏道:“说穿了也不奇怪,那是因为这一卷剑后书,果真是举世无匹的剑道绝学,句句深奥无比,若是不求意义来个死记,便易记住。如若参究其中意义,反而把脑筋弄乱了而忘记了别的句子。”

雷世雄透一口大气,道:“原来如此,幸得师父点破这个道理,不然的话,弟子此生此世休想打得破这个闷葫芦啦!”

严无畏道:“我也算得上是聪明过人之士,当时很快就醒悟了这个道理,亦因而晓得对方何以全不拒绝我借书一读的原因。但你们别以为人人无法记住,她们就让人随便取阅,事实上还有三个原因我未说出,而这些原因我当时却想到了。”

宗旋插口道:“弟子大胆猜上一猜,但弟子只想到其中一个原因。”

严无畏道:“这就行啦!你该说来听听。”

宗旋道:“取阅剑后书并无不可,但阅过之后,她们突然出些难题,例如四女出剑结阵要师父通过等等,如若过不得这一关,恐怕不易活看离开听潮阁。”

严无畏赞许地点点头,道:“一点都不错,这是听潮阁不拒绝外人借阅剑后书的四大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便是刚才说过谁也记不住七七四十九句歌诀。第三个原因是若然不是知机识相之人,决不能迅即归还该书,那时只要继续探究下去,定必沉迷于精奥微妙的剑道之中,此时对方便可毫不费力地任意生擒或击杀了。第四个原因是为师武功精深,一望而知这部剑道绝学只合纯阴之质修炼,于咱们男人功效大逊。咱们撰取三招两式则可,若然全力去炼,纵然是绝代奇才,也不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