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龙岗院双怪毙宠徒(第16/18页)

他回了一礼,双方年岁相若,由于对方谈吐不俗,态度和蔼,不由增加了五、六分好感,道:“在下姓赵,名羽飞字振器。听王兄的口音,似是本府人氏。”

王海华向南面一指,笑道:“兄弟祖籍余姚,迄高祖辈方迁至本府,家住望江门泰和坊,赵兄是……”

赵羽飞一怔,不假思索接口道:“哦,原来是本府四大世家,望江门王府的佳子弟,果然名不虚传。”

王海华客气地笑道:“赵兄夸奖夸奖,谢谢。”

赵羽飞借机避开对方探问底细的话题,泰然道:“本府四大世家中,文以尊府为首,武以武林门章家为魁,请教宏文公是王兄的……”

王海华接口道:“那是家父,兄弟行三,上有两兄一姐。”

赵羽飞欣然道:“原来是王三公子,失敬失敬。令裕崇经公二甲进士出身,文采光华,仕林尊崇,历官自知县以迄内阁学上致仕。令尊宏文公,正途出身三十年仕途一帆风顺,文章华国,学富五车,官拜詹事府后事,辅导太子掌统府坊局之政事,尊称儒林俊彦。不幸五年前因病致仕,但相信早晚起复有期。王兄官宦世家,进光被乡里,文苑清流光耀仕林,想必家学渊源,才华出众,不知王兄在何处就学,可有功名?”

他这些赞美之词,并非无因。他祖父一代重臣,掌虎符威震四方,世袭侯爵可算是真正的阀阅世家,对当今的朝廷出色重臣,当然颇有认识。

杭州四大世家中,文武两家的祖、父辈皆极有名气,所以他并不陌生。

而王府的两代人物,都是名重仕林,声誉甚隆的好官,确也值得他尊崇。

这一来,他对王海华的好感,又增了两分。

王海华脸上并无得意的神色,眼中似乎闪过一道奇异的光芒。

他感到困惑不解,但也十分佩服,忖道:“任何人会以自己的好家世而欣慰,这位王三公子却一无表示,果真是谦虚明礼之士。”

王海华察觉他的目光中有疑问,赶忙笑道:“好叫赵兄见笑。家祖年事已高,家父久病在床,兄弟不忍心远离膝下,因此不再以功名为念,反而喜爱跑马射箭技击,锻炼体魄,娱亲于膝下,于愿足矣。”

王海华所说的话不无道理,俗语说,忠孝不能两全,在家中尽孝娱亲,并没有什么不对。

至于跑马射箭技击,这是不论学文学武;都是必学的基本技击,文官照样要带兵打杖,天下各地的学舍,皆列有这些功课。王海华喜爱盘马弯弓,也是正正当当名正言顺的事。

因此,赵羽飞并未介意,笑道:“技击不但可以健身,也可保国卫民,好事嘛。早些年海疆不靖,海贼与倭寇多次跌睛杭州,如果不会武,岂能保全身家性命?”

王海华眼中涌起疑云,讶然问:“赵兄,你懂得真不少呢?听您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氏,怎知道本府的许多事?”

赵羽飞道:“兄弟的确不是贵府人氏,但在贵地住了一段时日。”

王海华道:“赵兄的府上是……”

赵羽飞道:“小地方,祖籍河南中州,寄籍凤阳中都。”

王海华一怔,讶然道:“中都?这么说来,赵兄也是官宦世家了?”

赵羽飞道:“居住在中都的人,并非皆是官宦世家。”

王海华道:“至少也是富豪大户,不错吧?”

赵羽飞笑道:“王兄可曾见过普通人家,鲜农怒马,远出万里外游历的?”

王海华接口道:“有,一些为非作歹的江湖亡命之徒,就敢无所顾忌,浪迹天涯。”

赵羽飞笑问:“王兄认为在下是江湖亡命之徒?”

王海华道:“赵兄别多心,兄弟当然不作此想。”

赵羽飞呵呵大笑道:“交浅言深,王兄休怪兄弟直言,兄弟游踪万里,阅人多矣,兄台神姿英发,气概不凡,但目光不时泛现异采,倒是真流露出些少江湖气息。”

王海华眼神又变,笑道:“不瞒赵兄说,兄弟在本城颇有些小名气,喜结交市井豪杰,久而久之,少不了沾有些少三教九流气息。赵兄打算在此地逗留多久?”

赵羽飞知道对方不愿再谈论江湖事,对方转变话锋较为适切自然,只好不再提起,信口道:“不一定,意兴阑珊,再言归去。”

王海华道:“赵兄,你我一见如故,十分难得,兄弟愿作向导,遍历西湖胜境,不知赵兄可肯赏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