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8/15页)
第四道命令是:三月内将有身份极高之人,亲抵金陵,专门调查内部安全问题。等这个专家调查过“贩卖部”之后。如无问题,始由徐少龙着手调查五旗帮其他部门,包括被破去的黄旗分舵在内。
这四道命令,只瞧得阎炎胆战心惊,别的尚是其次,最可怕的是第四道命令。设若稍有不妥,他身为东南驻南京的总负责人,定然是受重惩。在他们这一行业中,等如是宣告死刑。
他只好旧话重提,道:
“上回钧座说过,帮忙属下先行调查内部,钧查内部,钧座又预测帮主一定会派人来查,果然一点不错……”
徐少龙沉吟一下,道:“你希望在帮中专差未到以前,先行调查清楚,是也不是?”
阎炎道:
“是呀!如果有问题,属下能够早一步查出,呈报上去,便不会有太大问题了。”
徐少龙道:“三日之内想调查清楚,可不容易。”
阎炎忙道:“还望钧座鼎力赐助。”
这件事在徐少龙来说,实在是求之不得的事。他千辛万苦,混人五旗帮中,味着良心做了许多事情,为的正是要侦破此一专门贩卖人口的万恶组织。
假如此一组织,没有五旗帮掩护的话,老实说就不致于这么棘手了。
阎炎见他答允,不胜之喜。因为一来他深深佩服徐少龙的才智手段。二来万一将来发生了问题,因现下已拖了他落水,则情况便不一样,至少也可以辩称,曾经请徐少龙帮忙调查过,也没有法子查得出问题。
换言之,阎炎的责任,可以分一部份给徐少龙。
徐少龙对于第一和第三道命令,心中有数。因为他已接获清凉上人的消息,得知巩贵与辛公权,业已身亡。
但他目下尚须装不知道,向阎炎道:
“二十万至三十万两的银子,数目庞大,你准备如何给付?”
阎炎道:
“这笔银子数目虽是巨大,但仍不成问题。只不过对方如果指定要现款的话,那就有点麻烦了。”
徐少龙道:
“我正是担心这一点,对方多半不肯收受钱庄的银票。二三十万两银子若是窖藏积存的,取用时自然没有其他影响。如是向钱庄提取,这南京城马上就会缺乏银两流通,一旦如此,官方岂有不注意之理。l”
阎炎眼中掩不住诧讶之色,忖道:
“这位副统领胸中到底有多少学问?怎么连市面银根松紧之事,亦能了如指掌?”
他一面想,一面连连点头道:
“是的,钧座所虑有理,我们如果提取了二三十万两现款,市面登时会感到缺乏银两流通,本来以南京之在,这二三十万两之数,仍不足以发生太大的影响。可是最近半年来,大江南北数省,都普遍发生银两流通量缺乏的情形,所以我们如是骤然间提取这大笔现款,影响有如立竿见影,市面马上感觉出来。”
徐少龙道:
“无怪最近物价腾升,虽然未到米珠薪桂的地步,但也很够瞧的了,这原因敢情是为了银两缺乏之故……”
阎炎道:
“正是如此,朝廷所行的钞法,本来可济现银不足的毛病。无奈这等钱钞,没有信用,票面上明明值一贯,准折为铜钱是一千文,折银子为一两,折黄金则四贯为一两,可是现在政府发行的新钞,一贯只值十枚铜钱,;日钞更惨,只值一二钱而已。”
徐少龙道:
“老实说,我很少使用大明宝钞,竟不知迎值已经惨跌至此,只不知为何弄得这么惨兮兮的?”
要知有明一代,凡二百七十余年,由开国太宜皇帝起,都使用纸币。政府并三申五令禁止使用金银为货币,只用铜钱为辅市。
但基本上,政府发行纸币时,并没有准备金来作纸币的后盾,因此纸币不论是在人民的心理上,或者是事实上,都没有价值。以最简单的方式说,任何人收到了宝钞,心中都感到这只是一张可以使他吃亏损失的废纸,所以急急使用出去,换点货物在手中,纵然不是急用之物,也比藏着这张废纸的好。
既然每个人都这样做,宝钞在使用时,价值当然越来越低。洪武九年时,每贯折白米一提,到十八年时,每贯只折米一石。
但在当时,宝钞每贯其实还买不到一石米,所谓折米一石,只不过是缴粮纳税之时,政府肯以这种价值收取宝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