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章(第3/7页)
裴君海道:“不瞒李少爷,莫堂主早已经出了家了,如今是四大皆空的出家人,应该是没有什么不方便了。”
李玉麟心头一震,没再说话。
裴君海又道:“李少爷既是要一起去,现在就走吧,请!”
他往后侧退一步,躬下身去。
口口口
“北京城”里的寺院不少,而且都是唐、辽、金时代的古刹。
“北京城”里的寺院虽多,但如果加上有清一代的兴建,那“喇嘛庙”就占去了多数,朝廷虽然仍保留了佛寺、道观,而不敢擅动。
但论起香火之盛,那就比不上“喇嘛庙”了。
这座寺院,既不是“白塔寺”,也不是“法源寺”等出了名的大寺院,而是座小寺院,既不起眼,又残破失修。
如果问问“北京城”的人,可能有一多半叫不出它是座什么寺来,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座寺院。
事实上,有它,它就坐落在东城这条小胡同里。
小院子漆黑,只有佛殿里,跟东北角一间禅房里还透点灯光,只是灯光微弱的可怜。
李玉麟跟裴君海,就落在这个小院子里。
没想到,这么一个残落的小寺院,竟成了昔日叱咤风云,纵横北六省,铁霸王手下十堂,一位堂主的隐居栖身所。
而昔年叱吒风云,纵横北六省,铁霸王手下十堂的一位堂主,也竟成了这么一个残破小寺院里的苦修僧,怎不令人感慨,怎不令人悲痛。
幸亏“穷家帮”总舵来了这么一位巡察,也幸亏有这么一位巡察带领,不然还真不知道,也打听不出京城的这个角落里,有这么一位人物在。
望着眼前的小寺院,眼前的夜色,眼前的微弱灯光,李玉麟忍不住心里一阵难受。
那里,裴君海已然开了口:“和尚,要饭的老朋友夜访。”
只听那间透出微弱灯光的小禅房里,传出个低沉语声:“原来是你,不用等我迎了,自己过来吧。”
显然,他是听见来了人了。
只听见了裴君海一个,没听见还有另一个李玉麟。
这也就显出修为的高下了。
裴君海躬身微微一摆手,跟李玉麟一起走了过去。
快到禅房前的时候,小禅房两扇门呀然而开,一个中等身材的身影当门而立。
藉着禅房里射出来的微弱灯光看,是个和尚,穿一身破旧灰衣的老和尚。
当然,老和尚也看见了并肩走过来的两个人,一怔,道:“这位是”
就这工夫,裴君海陪着李玉麟已到了禅房门口。
老和尚浓眉大眼,胡子都灰花了。
裴君诲道:“老哥哥,这位不外,辽东李家的李少爷。”
老和尚猛一怔。
李玉麟躬下身去:“李家第三代,晚辈玉麟,见过莫大爷。”
老和尚脸色一变,耸起一双浓眉。
裴君海道:“老哥哥,你已经出家多年了,李少爷是我请来的,谁都明白,也都相信,当年李家那位,绝不会负铁霸王。”
老和尚神色立即恢复正常,合十微一躬身:“阿弥陀佛,两位请进。”
老和尚也侧身后退。
裴君海陪着李玉麟进了禅房。
好简陋的一间禅房,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几只凳子、桌上的几本经书、一盏油灯,再无长物。
入目这些,再看看眼前老和尚,李玉麟忍不住又是一阵难受。
当年那样,如今也不过拥有这些而已,强弱如何,一世英雄又如何?
只听老和尚道:“两位请坐。”
裴君海老实不客气的坐在了那张木板床上。
李玉麟欠身谢了一声,坐在了桌旁。
老和尚道:“陋寺无以待客,还请二位莫怪简慢。”
裴君海道:“都是自己人,老哥哥就别客气了,坐下来听我们的来意吧。”
老和尚口齿启动,欲言又止,终于还是没说话,跟李玉麟隔桌而坐。
裴君海道:“老哥哥,莫怪我把李少爷请来,有件大事不得不请老哥哥你帮个忙。”
老和尚合十道:“阿弥陀佛,出家人已多年不问世事,每日价只伴青灯古佛,面对的也只是木鱼贝叶,恐怕帮不上这位李少爷什么忙。”
裴君海道:“老哥哥先别托辞拒绝,铁霸王一生刚直,恩怨分明,就算李家第二代有什么对不起他的地方,他英灵有知,也不会迁怒于李家第三代,何况当年事根本就是个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