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药王庙小和尚变尼姑 柳仙村沈道姑收徒弟(第5/5页)

“我本姓朱,名光启,在南京薄有文名。恐怕襄阳有人挑眼,连累两个学生,若改寻常的姓氏,又恐怕有同藉同姓的人,来和我攀谈族谊,对答不来,反露马脚。因改了姓未。两个学生的年龄,与我相差的太远,只好将他们的姓名藏过,假托是我的孙儿。这柳仙村里的人,尽是安分务农的,不但没有在外面为官作宰的人,连读书识字的人也没有。卜居在这里面。不愁有明眼人,瞧出我的破绽。所以从襄阳府搬到这里来。于今两个学生的书,都已读得有样子了。只因他两个的先人,只是轰轰烈烈的豪杰,我不能教学生违反其先人的志趣,去腆颜事仇,所以不令他们赴考。不然,凭他们胸中本领,也不难混个一官半职到手。

“我给他两人取名字,就含了个继承先人之志的意思在内。不过以太平天国那们好的基业,尚且弄到如此结果。此时要继承先人之志,颇不是一件容易的勾当。甚想逢我未死之前,为他两人谋一托身之所,使他们有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机缘。无奈乱离之后,各方的音问阻隔,竟不知何处可以托身。近来正在为难,想不到有尊师和小师傅降临此处。这真是赵、罗两小子的造化,千载难逢的。我刚才曾说有奉求小师傅之事,就是为他们两个。要求小师傅不嫌顽劣,不以是男子为嫌,慷然收他两个做徒弟,传授他们一些本领,好为异日继承先志之用。

他二人身受成全之德的,自是衔感④终身。就是我和他们在九泉之下的先人,也感激无地。”

说着,又向化装的和尚躬身一揖。

小和尚连忙合掌答礼,说道:“我此刻还是做徒弟的时候,哪里就敢收徒弟?好在我师傅不久就要来了,老施主向他老人家说,没有不行的。”曾化名未老先生的朱光启听了,觉得有理,便不强求了。没过些时,沈栖霞道姑来了,朱光启将罗续、赵承规拜给沈栖霞做了徒弟,朝夕研练道法。这且不提。

再说朱复带着朱恶紫、胡舜华,从南京到襄阳来找沈栖霞。这日到了襄阳府,只见六街、三巷的店铺门口,以及各住家的公馆门口,都陈设一张方桌,桌上排列香烛、果饼之类的祭品。几乎家家如此,没一家没有。朱复见了,心里好生诧异,想打听出一个理由来。不知曾打听出甚么理由?

————————————

①唪(fěng),讽诵。念经叫唪经。

②攘,捋衣,表示振奋。

③簇惜,簇拥,许多人团团围着。

④衔感,心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