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肃州风雨(第9/11页)
“怪不得你派了不少人注意我的行踪,跟踪我来到这里。你既然相信我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干吗还这么不放心我?”
“不是不放心,是以防意外。”
“你这是什么意思?”
“女侠,下官不瞒你说,有人希望女侠死,也有人希望鲍公公下台,更有人希望下官掉脑袋。”
“不错,有人希望我死,我明白;但希望你们下台和掉脑袋,我就不大明白了。”
“女侠,你是江湖中人,可能知道江湖上的险恶,人心难测。在官场上,同样也是这样,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甚至比江湖上险恶十倍。江湖上的斗争是明刀明枪,而官场上的斗争,是不见刀光剑影的无声斗争,死的人更多更惨,死了,还不知是谁害了自己。”
“官场上既然这般的可怕,你怎不辞官归故里,还呆在这是非之地干吗?”
“下官是一个俗人,只想凭自己所学,报效朝廷,安抚一方百姓。像女侠一样,明知江湖险恶,也要在江湖上行侠仗义。”
小婷听他这么一说,不禁对这参军肃然起敬,问:“大人这次来见我,是不是要我相助大人,将金印立刻交还给大人?不过,这颗金印现在的确不在我身上。”
“下官明白,女侠怎能将这颗金印带在身上从容行走?极有可能,女侠已将这颗金印交给了一位可以信赖的朋友,或者早已带出关外了。”
“哦?你怎么知道?”
“下官从旁协助大人监军,指挥三军镇守边关,对敌对己,不能不作充分的预料与评估,才能知己知彼,行兵布阵,与敌交锋。”
“大人料到我是什么人了?”
“是位行侠仗义、又不滥杀的讲义气、守信用的女侠。”
“你不怕看错了我吗?”
“其实那夜,女侠要杀鲍公公叔侄,恐怕是易如反掌。但女侠没有这样做,只取走了他的官印,令他遵守诺言。所以下官自认为没有看错人。”
“多谢你相信我,是谁想要你的脑袋了?告诉我,我去教训他。”
参军连忙摇手说:“下官多谢女侠的侠义,但千万不可造次。”
“你害怕他了?”
“下官不是害怕,而是在没有真凭实据时,不可轻言,以免误事。”
“他怎会要你掉脑袋了?”
“这易办了,他们只要收买一两个亡命之徒,或者花钱雇两个杀手前来行刺女侠。这些杀手纵使杀不了女侠,甚至还丢了性命,也会令女侠疑心这是鲍公公所为,一怒之下,将官印毁了,就能令鲍公公下台,令下官掉脑袋。”
“我明白了,是你派人暗中跟踪我,也是在保护我,对吗?”
“下官的用意,是令女侠明白,千万别误会了。下官派人暗暗跟踪,是以防意外。说到保护,凭女侠的武功,根本用不了别人保护。在下手下人的武功,也保护不了女侠,只可以提醒女侠小心防范而已。”
“好了,明天在关外,我一定将官印奉上,你就可以回去复命了。”
“多谢女侠,下官明天会派人暗暗护送女侠平安出关。”参军说完,便告辞而去。
果然,小婷出关时,不但没受到任何检查,也没受到任何盘问,便顺利出关了。小婷心想:早知有参军在暗中调度,就不必和小风子分开行动了,在一块多好。现在,小婷反而有点担心小风子能不能安全出关了。尽管她相信小风子机灵多变,一定能够出关。何况这个小混混,在嘉峪关进出不止一次,一定有他的办法出关。
小婷走了半里路左右,果然看见路边有一间小茶馆,虽然天色还早,在茶馆里歇脚的人不多,只有一两个客人,其中一个,就是小风子。
小风子也看见了小婷,迎了上来,惊奇地问:“你怎么这般早就出关了?”
小婷笑说:“你不是比我更早吗?你是几时出关的?”
“我昨天下午就出关了。”
“哦,你昨天下午就出关了?怪不得我在关内的小镇上看不见你,你一直在这里等我?”
“我们不是不见不散吗?我当然一直在这里等你,在茶馆里睡了一夜。”
“好呀,印呢?你没拿去换银子吧?”
“这么重要的一颗印,我敢换吗?再说,我现在又不缺钱用。”
“你将印交给我,闪到一边去,别让来取印的人看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