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丁丁 第三章 你真能睡觉(第2/6页)

腊梅和水仙的花事都已阑珊,蔷薇和牡丹的花讯却尚未到。

卖花人卖的是什么花?

一个反穿着羊皮袄的白发老人,肩上挑着一个几乎把他压得连腰都直不起来的担子,担子两头的竹笼里,有十几个花罐,罐子里种的也不知是什么花。

“我们去买花去。”

伴伴姑娘告诉从侯府中跟随她到这里来的奴仆轿夫和丫环:“现在已经是春天了,我们既然已经到了这里,怎么能够不买一点当令鲜花回去?”

所以她就来到了这条花巷,看到了这个衰老贫苦的卖花人。

“你这些罐子里种的是什么花?”

“这是种很奇特的花,是从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移植过来的。”

卖花的老人用一双疲倦的老眼,望着天末最后一线余光。

“现在知道这种花的人恐怕已经很少了,能看见这种花的人更不多。姑娘,我劝你还是买一罐回去的好。”

老人的话总是比较多的,这个老人也不例外。伴伴对花并没有兴趣,也不想买花,她只想从这个老人嘴里打听出一点消息来。

所以她就带着笑说:“老人家,我一看见你,就知道你一定是个见多识广的人,所以我本来不想买花的,也忍不住想要来跟你聊聊。”

这种话出自这么样一位漂亮小姑娘的嘴,总是让人开心的。

老人果然开心地笑了,露出了一嘴焦黄残缺的牙齿,眯起眼笑道:“只可惜我已经太老了!像我这么样一个老头子,能陪你聊什么?”

伴伴眼珠子转动着。

“老人家,你在这附近卖花,一定已经卖了很久,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条巷子里住了一位怪人?”

“什么样的怪人?”

“听说是一个刽子手。”伴伴故意压低声音,很神秘地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刽子手,所以忍不住想要瞧瞧。”

老人连想都没有想就断言道:“你说的一定是刑部里的姜执事,他就住在巷子最底那一家,像是已经住了好几代了。”

“难道他们世代都是刽子手?”

老人先不回答,却往前后左右看了一眼,然后才压低声音说:“姑娘,你可千万不可当着他们的面说他们是刽子手,干这一行的,都忌讳‘刽子手’这三个字。”他说,“你见着他们,一定要称他们为执事。”

老人又补充说:“尤其是这位姜执事,干这一行也不知道已经干了多少代了,听说他们家世代都是刽子手,而刑部的执事们也全都姓姜。”

“为什么?”伴伴问。

“听说老燕王有五位贴身卫士,是兄弟五个人,号称姜家五虎,一个个全都武艺高强,刀法如神。”卖花老人说,“老王爷迁都北京,这五位兄弟就专替老王爷砍人的脑袋,到现在阜成门外,八里庄钓鱼台附近还有座姜家坟。凡是干这一行的,清明前后都要去烧烧纸,保佑他们一年的安宁,莫要被冤鬼缠身。”

伴伴故意做出很害怕的样子:“听说他们一刀就能把人的脑袋砍下来,是不是真的?”

“当然不假。”

“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

“那也是人家下了苦工夫练出来的。”

卖花的老人说:“要进这一行,先得磕头拜师,每天天一亮,就要起身开始推豆腐。”

伴伴忍不住问:“推豆腐?刽子手为什么要学推豆腐,豆腐怎么推?”

卖花的老人倒真是有点见识,居然能把推豆腐的法子解释得很清楚。

——把一把砍人头的大刀,反手提着,顺在手背上。刀锋向外,以刀锋片豆腐,片得愈薄愈好,等到手法练熟了,就在豆腐上画出墨线,要一刀推下去,让豆腐齐线而断,不差分毫。再在豆腐上置铜钱,刀锋过处,豆腐片落,而铜钱不落,才算小成。

真正出师,就一定要在刑场上见红了,手起刀落,人头也落,这一刀一定要砍在脊椎骨的骨缝里,错不得分毫。

卖花的老人侃侃而谈,伴伴听得入神,等到老人说得告一段落,伴伴就及时叹了口气。

“看起来要干这一行也不容易。”

“非但不容易,简直难极了,要练成像姜执事那样的本事,又是难如登天。”

“他有什么特别的本事?”

“这位姜执事的刀法可真神极了,听说他可以把一只苍蝇的翅膀用砍头的大刀削下来,让苍蝇还是可以活着在地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