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一章(第3/4页)

纪空手清楚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一句亘古不变的立世名言,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做到不扰民。所以他一入咸阳,就严令大军驻扎在咸阳城外,一面收编三秦降军,一面整顿军务,日日操练。同时,萧何从南郑带来一大批能吏干臣,安置于关中各地州县,使得政令得以通行,关中局势渐趋稳定。

他所居之处,并非是故秦行宫,而是选择了当年五音先生入住的那家大宅园。红颜带着吕雉、虞姬以及无施入住在内园中,纪空手则将前院的几处厅堂作为了自己统帅军民的议事厅。

萧何赶到议事厅时,已是日上三竿时分。自汉军进入关中以来,他没日没夜地奔赴各地,建县立州,安抚民心,体察民情,直到昨夜三更天才赶回咸阳。因为今天是汉军进入关中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军政会议,所以他只小歇了一会,便又匆匆赶来。

议事厅中已经坐了一批人,张良、陈平、曹参等一干人正恭候着纪空手的驾临,一见萧何来到,无不寒喧几句,倒是张良目光锐利,见得萧何一脸冷峻,知道民情棘手,不由心中一沉。

等到纪空手出来时,众人无不一怔。只见纪空手的脸上一片苍白,似是有气无力。只有紧随在纪空手身后的龙赓知道,那一夜在子婴墓前,纪空手虽然用刀破去了拳圣的惊天一拳,但拳圣所带出的拳力还是震伤了纪空手的经脉,若非他有补天石异力护体,只怕至今还在卧床不起。

“三圣”之名,绝非虚传,纪空手惟有苦笑。

他缓缓地深吸了一口气,一见萧何,精神顿时一振道:“这些日子来辛苦你了,关中得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政局稳定,萧相当居首功。”

萧何摇了摇头道:“此时还谈不上政局稳定,只是民心初定,一切开始步入政轨,微臣所看到的形势依然严峻。”

纪空手“哦”了一声,表示惊奇道:“我倒要听听形势是如何个严峻法?”

萧何的心中早有腹稿,是以娓娓道来:“关中之富,天下闻名,然而自项羽入关之后,烧杀抢掠,大肆搜刮民间财富,致使项羽一退,关中已成极穷之地。若非是这一两年缓了口气,只怕关中的人烟还比不上东南各郡稠密。”

纪空手的心里不由沉重起来,道:“人乃是治国之本,关中人烟稀少,就难以恢复当年盛景,本王既然有心问鼎天下,就一定要先治理好关中一地,否则若一地都治理不了,又何以治天下?”

萧何似乎胸有成竹地道:“微臣已经想过了,要治关中并不难,难就难在我数十万大军马上要北上伐楚,每日的军需耗用必须由赋税来支撑。倘若能在关中地区免赋税三年,三年之后,微臣包管关中又可富甲天下。”

纪空手与陈平相视一眼,想到了自己手中所得的登龙图宝藏。这批宝藏有一部分已被扶沧海运到齐地支持田横所用,余下的交由陈平与后生无经营,已然翻了一番,足可支持大军两三年时间,不由微微一笑道:“要是本王答应你关中免赋三年,你将采取什么措施,让关中富甲天下?”

萧何原想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只是说说罢了。此时一听纪空手的口风,不由兴奋起来,道:“微臣想过,只要关中免赋三年,天下百姓必然振奋,稍有见识者,必举家迁入关中,到时关中就不愁人烟,农耕必然兴盛,市面必将繁华。与此同时,微臣还可以以此为饵,鼓励巴、蜀、汉中三郡富户北迁关中。这样一来,只要三年过后,单是关中一地征收的赋税,就可以供我军的一切所需。”

此事关系重大,纪空手难以决断,随即又将目光投在了张良身上。张良一直静听着萧何的治理之道,心中暗叹:“萧何治国,的确是不同凡响。”正感慨间,与纪空手四目相对。

张良沉吟片刻道:“能使关中免赋三年,的确是一件需要魄力才能做成的大事。此事看上去很难,却是势在必行,因为微臣认为,此事一旦实行,必定是得大于失。”

众人闻言,无不将目光聚于张良一人身上。

张良正色道:“楚汉相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个三五年时间根本分不出胜负。是以,我们的目光就必须看得长远一些,表面上看,一旦免赋,我们少了三年的赋税,国力难免空虚,但只要关中再现繁荣,到那个时候,一年的赋税就可以超过这三年的收入,这笔账想必人人都算得清楚。不过,微臣所看重的,还不仅仅是这些,而是民心所向,只要关中免赋三年的消息传及天下,试问天下百姓谁不向往?谁不拥护?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天下早晚都在大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