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日之城 第二日凌晨 尘封的往事(第5/6页)

当下,刘源青立即率军强攻阳同城。不料阳同本就是为了阻止异族入侵所修的堡垒,易守难攻。加上秦洛风多谋善断,兵法娴熟,刘源青强攻几次,损兵折将,却连阳同的大门都没能进去。

刘源青一时大急。若不能尽快剿平此事,一旦消息传开,自己怕要立即倒霉,只好备上厚礼,求助其上司兵部侍郎姜襄。姜襄遂谎称阳同为敌所侵,调六堡众强攻阳同。

秦洛风虽然也是一代豪雄,但无奈手下多是普通乡民,虽是据城占了地利,但在六堡众这样的精锐面前,终究先天不足,不足半日,便被攻破城门,秦洛风也被六堡副使云天成杀死。

城既破,刘源清的部下赵元立时率军入城,放手屠杀。六堡众攻破城门后便即撤回驻地。

可在返回途中,众人越想越觉得方才之事有异,便派人四处打探,很快便从乡民口中问出了实情。众人一时大悔,立时率军回返,却见阳同城已然成了人间地狱!

六堡众顿时大怒,再次强攻入城,击溃赵元部众,斩赵元首级,呼啸而去。

边军自相残杀乃是少有的大事,朝廷查清前因后果,自知理亏,便下诏不追究六堡众擅杀军官之罪,同时抚恤阳同守军,此乃各打五十大板之策。不料六堡众拒不接诏,要求朝廷彻查此事,治罪祸首。

边军杀良冒功之事并不少见,上方一向秉承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何况此事已然天下惊动,若治罪刘源清,则仿佛朝廷被六堡众要挟一般。故而,朝廷将六堡众的要求搁置一旁,并不理睬。

阳同屠杀五日后,六堡众突然起兵,百余人趁夜突入阳同驻军大营,在数万大军中斩杀刘源清,携其首级退回六堡。

这一下朝廷大怒,六堡众的此种行为已与造反无异,当即调集大军,意图剿灭六堡。

本来六堡源自草莽,武林势力不应坐视,无奈众人在江湖上的声望过于耀眼,又因其自视过高,与各大势力均无交好。事情一出,江湖人或嫉妒其耀眼的成就,或疑忌其强大的实力,或单纯就是不愿为了这群年轻人与朝廷交恶,一时间竟无一人出头,甚至有些宵小还与朝廷军队联合,共同打压六堡。

这一来,六堡众成了以百余人对抗天下!

所有人都以为,强弱之势过于明显。一边是数万大军,加上部分的江湖势力,一方不过是百余人的小队伍,即使加上其手下的驻军,也不过寥寥数千人。这样压倒性的战力下,六堡众的覆灭不过是旬日间事而已。

当日,朝廷大军将六堡团团围住,劝降被拒后即开始强攻。

但之后的事情,则更为六堡众的传奇增添了新的光辉!

——在十倍于己的精兵强攻之下,六堡的区区千人小队竟然据守达三月之久。其间,朝廷三次更换主帅,并不断增兵,最后六堡外大军已达八万之数,却仍然攻不下这个断粮断水月余的小小六堡。

迫于无奈,朝廷不得不再次与六堡谈和,达成如下条款:兵部侍郎姜襄革职下狱,彻查杀良冒功事件……

六堡与朝廷终于达成和解,一场风波总算被消弭。

此事之后,六堡名声如日中天,江湖上任何人提起他们来,都不得不竖起大拇指来,赞一声:“好汉子!”

只是不知为何,事后不久,六堡众一齐退出边关,并在江湖上销声匿迹,只留下这个孤身抗暴的故事,留给人们传颂。

【SEVEN】

每次思及这些先辈们的激扬往事,都不禁让我热血沸腾,只是我从来没想到,这些传奇会和我,和这个静谧的小城有什么关系。

一时间,我只能愣愣地看着云城主。

云城主沉默良久,方才重重叹了一口气道:“想不到你竟然能找到我们!不错,六堡余众便是隐居于此。当日攻打阳同城时,是我与秦洛风一对一决斗并最终杀了他,你们要报仇便来找我,又何必残害老孙他们?”

李怀戚冷笑一声,并不答话。

我忽然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就听云城主叹了一口气,继续道:“当年那件事,的确是我误听人言,对不起阳同的百姓。事后,我们也无颜再行走江湖,便全体隐居于此。只是老孙他们当年不过是听命行事,你们要报仇,也没有理由去找他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