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燕王篡位(第11/22页)

第二个汉子行了一礼道:“凤阳那里倒还有几万朝廷军守在外围,沿着淮河扎营,尚未投降燕军,带兵的是铁大人的旧识安徽参将陈均。俺求见陈均,他倒是亲自见了俺,看了大人的信,很是为大人担心,不断问俺咱们的兵力、粮草,还有铁大人下一步要怎么走,问得我起了疑心,便回答道:‘这些军事机密,俺也只知道个大概,数字上未必准确。’接着便开始吹法螺,人马加了一倍,粮草加了三倍,至于铁帅下一步怎么走,俺便不知晓了。”

他说到这里,停下来见铁铉并无愠意,便继续道:“结果他请俺吃了一顿晚饭,天还未亮,俺就觉得不对,偷偷起身跑离河边的营房。等到午时前,陈均果然拉着部队向燕军投降了,我还好闪得快,不然便见不着大人了。”

那第三个汉子从开封赶回来,垂头丧气地报告,他人还没有到开封,就传来守将已经降燕的消息,连身上那封铁铉的亲笔信都没有递出去,便打道回济南了。

济南孤立无援,已成定局。

铁铉反而镇定下来,命亲兵带三个探子下去换衣,好好吃顿饭,回营休息半天。傅翔目睹铁铉派出去求救的三个信差,一个个带回坏消息,不禁替铁铉感到万分难过,但也不知如何安慰他,默默沉思了一会,终于还是忍不住道:“看这情况,铁大人将面临孤军奋斗的局面。燕军即将赶到,若无粮草供应,济南又能守多久呢?铁大人不如随我……”

他话未说完,铁铉已经伸手打断他的话,十分平静地道:“傅兄弟本与铁某素昧平生,只因在南阳府相识一场,便千里迢迢赶来济南救我性命,此情此义,我铁铉终生不忘。但铁某以身殉国之意已决,傅兄弟莫要再说,徒乱我心意。倒是此时居然能和老弟再见一面,实是老天难得的恩惠,铁某有一事相托,未知傅兄弟能否答允……”

傅翔忙道:“铁大人但说不妨,傅翔只要能力所及,必不负你所托。”铁铉道:“如此铁某先谢了。”他起身对傅翔一揖到地,口中道:“铁某老家在邓州,老父母双在,有妻杨氏,带一子二女守着几十亩薄田过日子。铁某殉国之意已决,朱棣杀我之后必杀我家人,傅老弟若能救得他等性命,为我铁氏留一苗裔,铁氏永感大德。”说着便向傅翔跪拜下去。

傅翔连忙一把扶起道:“铁大人您放心,傅翔但有三寸气在,必要保得您铁氏后人,如有违誓,有如此碗。”他激动之下,抓起桌上茶碗,握在双手中一运气,张开双手时,掌中只剩下一把瓷粉,簌簌落下。

铁铉托了孤,心中更是坦荡,豪迈地向傅翔抱拳道:“傅兄弟大有燕赵古侠士之风,铁某和你萍水相逢,却以私事千斤之重相托,实属强人之难。此恩此德,唯有来生相报了。”傅翔听得心酸,但他是个十分务实的人,虽在激动中仍不忘问道:“便请铁大人给我一个信物,以取信于贵眷。”铁铉道声:“好。”便从怀中取出一块玉石,那玉石是铁灰色,但其中隐隐透出暗红的光泽,上面刻有“铁血”两字。

铁铉将这块玉石递给傅翔,道:“这玉石质地在玉中算是次品,市场上卖不出价钱。俺喜它有铁有血,南阳府那买卖玉石的丁老爷子便送我做纪念,俺亲笔写了‘铁血’两个字,刻在上面。这事只有我邓州家人知道,你便拿去当作信物吧。”

傅翔接过那块铁血玉石,满心的感动,却说不出话来,只跪下朝铁铉三拜,引得铁铉也跪下对拜。傅翔站起身来道:“铁大人好自珍重,我去了。”便不再回头,大步走出衙门。

邓州在春秋时建成,自来由于地位险要,扼巴蜀荆襄之要冲,古城便有内外两层,是一座双城墙双护城河的城池。元末时战火激烈,又因防叛军据城顽抗的战略考虑,便将邓州城全毁,直到洪武年间才在内城的旧址上重新建立了如今的邓州城。

时值夏末,天气仍然极是炎热,城东南隅有一座典雅的老建筑,虽不高大,但外形及色调极是自然舒泰,呈现出一种斯文气态。

傅翔日夜兼程,赶到邓州时是一大早,城门才开启,街市尚未开张,只有几家卖早点的小店前蒸气腾腾,已经有好些早起的人在买早饭了。傅翔掮着一只布袋,挤上前去,也买了六个刚出炉的包子,三荤三素,另要了一碗豆汁,便坐到对街一棵大樟树下的石凳上享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