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云锦袈裟(第5/22页)

方孝孺话尚未说完,建文忽然止住他,十分决断地拍板定案道:“不必多说了,兵部备我诏令,命徐辉祖接到诏书立即返京。”说完便起身离席,诸臣连忙站起行礼,建文已由太监扶持着走出议事厅了。

方孝孺为之愕然,同时也似乎感觉出一些不对劲,不禁喃喃自语:“好像一提徐增寿,皇上便怎么了?”其他两人也都有些发懵,齐泰虽然达到了召徐辉祖回京的目的,但却不理解何以建文一听到徐增寿,便下旨要召回徐辉祖。

黄子澄等建文离开以后,便直接问齐泰:“齐兄,为何辉祖必须回朝?真实的原因是什么?”齐泰微笑道:“子澄兄你想想看,朱棣何以要绕过山东直下江苏,那是有奸细通报朱棣京师防备空虚,朱棣才打算绕过所有的大城,直奔京师,让盛庸、平安反而在后面追赶。这京师兵力空虚且无良将确是事实,皇上召回辉祖实为上策啊!”他说着站起身来,拱手道:“小弟先回部去,明日一早要发出诏令。”

黄子澄、方孝孺送他走了,不约而同又坐了下来,都有再谈一下的意思。黄子澄道:“方才齐泰说的不是真心话。”方孝孺道:“何以见得?”黄子澄道:“燕军虽败在辉祖手下,但朱棣恐怕不会放弃南攻。因为他若北返,将面临盛庸、铁铉在北,平安、何福、徐辉祖在南的夹击,燕军就真要全军覆灭了。我担心兵部的情报大有问题。”

方孝孺点头道:“那么明显的局,齐泰何以会相信燕军败后北返?”

黄子澄叹口气道:“皇帝上回秘密提拔铁铉及盛庸,并未征询齐泰的意见,主要是梅驸马和徐都督的推荐,听说连李景隆和耿炳文两个打败仗的老将都被征询了,齐泰至今心中不舒服,尤其不愿徐辉祖成为平燕的最后功臣。”方孝孺也叹了一口气,道:“皇上难道看不出这一点?”

黄子澄道:“皇上聪明绝顶,他要召辉祖回来,乃是他不能信任……”方孝孺吃惊道:“子澄兄,你说皇上不能信任辉祖兄弟……啊,可是因为燕王妃?”黄子澄缓缓点了点头,低声道:“燕王妃是中山王的长女,是辉祖之妹,增寿的大姐,他们兄妹姐弟之间的感情极为深厚……”方孝孺摇头道:“皇上对徐增寿生疑有迹可寻,方才只要一提到徐增寿之名,皇上脸色就沉了下来,但……要说皇上对徐辉祖生疑,小弟绝不相信。子澄,你只要看秘荐铁铉及盛庸的事,就知道皇上心中第一信任的大将,便是梅殷驸马爷和徐辉祖都督,此事绝对错不了。”

黄子澄虽然点头,但心中仍然不能释怀,默默地问:“然则皇上何以又要听从齐泰的建议,火速召回徐辉祖?”

方孝孺对一些事情有点书呆子气,但他有些推论本于厚道的坚持,看似迂腐,到最后却往往证明是对的。

建文从来没有怀疑过徐辉祖,但他对徐增寿却生了疑心。他急于将徐辉祖召回京师,不是对辉祖有了不信任,反而是因为不能放心徐增寿成了京师防务的主将,这才火速调辉祖回朝来安定京师大局。

建文拍板定案后离开了议事厅,走到一处天井中,问身边的太监是何时辰了,小太监回道:“戌时刚过。”建文举头望天,天空万里无云,一弯明月如钩。建文问道:“今夕四月二十几了?”身后的江公公答道:“回皇上,今夕四月二十四。”建文道:“到御花园坐一会。”江公公立命小太监通知侍卫到花园待命。建文问道:“今夜侍卫该当何人指挥?”江公公答道:“锦衣卫郑芫。”建文心中一喜,脚步也加快了一些。江公公年过七十,步履倒还矫健,尽跟得上建文的步子。

才走近御花园,郑芫已在门口侍候,建文见了她心中欢喜,轻松地问道:“芫儿,今晚是你当差?”郑芫恭声道:“御花园各角落都清查过了,皇上请进。”

建文走入花园,挥手示意要太监及宫女站在门口候着,他自和郑芫步向荷花池旁的石亭。是时天空虽然只有一弯斜月,因晴空夜无云,却也清辉如练。建文忍不住吟道:“紫金山头月如钩,京口江上横百舟;何人挥起寒霜剑,不教燕骑渡瓜洲。”

郑芫待建文在石亭中坐下来,便低声道:“锦衣卫朱泛的兄弟们在查的事,已经有谱了。”建文道:“如何有谱?”郑芫道:“燕京来的信息是透过南京城里一位大人物交到徐增寿的手中。”建文惊道:“一位大人物?谁?”郑芫道:“朱泛正在搜查那封燕京来的信,他相信是燕京庆寿寺道衍和尚处送来的秘函。”建文道:“道衍和尚?就是那姚广孝。”郑芫道:“不错,就是那姚广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