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魔苏醒之卷(第5/47页)

这一次,可谓大获全胜。苏我伏鹰不禁想笑出声来。

南味号的商队从东市出发,小半天便出了长安东面的春明门。长安城里虽然繁华,但出了城一般是些田地,离城十里就是些乱山荒地了。南味号的东家肚里很有些经济,原本多走一程就能到青泥驿歇息,只是去了青泥驿便要住客栈,他故意晚出发半天,天黑下来时还没到蓝田县。这里是天子脚下的京畿道,反正也没有贼人剪径,就让商队在灞河岸边一个树林里歇脚,露宿一晚。

扎下营来,生火造饭吃毕了,商队的人三三两两歇息下来。这商队只有十来个人,大多围着火堆聊天。苏我伏鹰只是商队临时招来的人手,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半闭着眼坐在火堆边养神。恍惚中,他想起了故乡。

飞鸟京虽然根本不能与长安相提并论,但终究是家乡。看着火光,苏我伏鹰仿佛又见到了细雨中净御原宫长廊下的铃姬。

“未开之花,已开之花,都是将要凋残的花。”

铃姬的声音柔美而清脆。只是在这异国的商人中间,想象中的铃姬的声音也如一根尖针一般让他感到刺痛。

不知是谁摸出一支尺八,正在吹着。尺八就是箫,因为长一尺八寸,故有此名。吹的是一支《龙笛曲》,有个人在低声哼哼着:“金门玉堂临水居,一颦一笑千万余。游子去还愿莫疏。愿莫疏,意何极。双鸳鸯,两相忆。”

这是梁昭明太子的诗。《龙笛曲》是南朝乐府中常用的牌子,声音原本柔靡委婉,那人却哼得凄咽之极,连箫声也显得如泣如诉。苏我伏鹰不由闭上了眼,眼前又浮现出铃姬如花的笑靥。

临来时,铃姬在神社为自己求了一道灵符。这个庞大雄伟的国度在铃姬的想象中,大概也如妖兽一般光怪陆离和恐怖吧。这道灵符虽然已经在海上的风涛中失落了,但铃姬跪在奉献着萝卜和油豆腐的稻荷明神前祈祷的样子,依然历历在目。有铃姬为自己祈福,所以才会如此顺利吧。其实稻荷明神并不是保佑远行人的,铃姬并不知道。可是只要想起铃姬虔诚的样子,就算稻荷明神也一定会来保佑自己的。

苏我伏鹰嘴角浮起了一丝笑意。

这时,他听到了一个细微的声音:“未开之花,已开之花,都是将要凋残的花。”

这声音轻柔细腻,便如那个纤弱的身影,苏我伏鹰嘴角的笑意却一下僵住了,心底升腾起一股寒意。

中伏了!他默默想着。

这里是遥远的大唐长安,不是飞鸟京,铃姬绝不可能在这里的。可是自己却听到铃姬的声音,那一定是中了什么人的法术,视闻嗅尝触五官中,双耳已被人控制。

尺八的声音已若有若无,只有火堆里的木柴被烧得爆裂的细微声响还在冰冷的暮色中流动。苏我伏鹰咬紧牙关,猛地站了起来。

火堆仍然在燃烧。透过火光,对面站着一个人影。

苏我伏鹰只觉嘴里一阵发干。这是个女子的身影!他很清楚,商队中并无女子,而这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也不可能会有女子出现。显然,双眼也遭人控制。

这人好高的道行!苏我伏鹰暗自叹道。他虽然站了起来,但双脚却如同被钉在了地上,动弹不得分毫。他知道只消再等片刻,等鼻口触都被封住,那自己就形同行尸走肉,只能任人摆布了。

也幸好这时五指尚能动。他的手往回一缩,左右两手食中两指间已各夹了一个发切丸。

那个女子与他相隔着火堆,却视熊熊燃烧的火焰如无物,直直从火舌中走了过来。一见到这人,苏我伏鹰背后冒出一身的冷汗。

是铃姬!

铃姬看着他,眼波柔媚如丝,风情万种,慢慢地向苏我伏鹰走近。苏我伏鹰如同化成泥塑木雕一般动也不动,只是看着她越来越近。

铃姬已站到了苏我伏鹰身前。她微笑着,伸手摸向苏我伏鹰的脸。手正要碰上时,苏我伏鹰的手忽然举了起来,猛地刺向铃姬的前心。

手如利刃,但刺入铃姬身体时,苏我伏鹰什么都感觉不到。也就在手刺入的一刹那,铃姬的身影蓦地消失,苏我伏鹰只觉前额仿佛移开了一块巨石,眼前也忽地一暗,终于看清面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