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英雄街道 第一章 出阵(第4/6页)

『注: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长孙朱允炆继位为惠帝(元号建文),即位后大举削藩,引起诸藩王不安,其叔父燕王朱棣起兵叛变并夺取皇位,登极为永乐皇帝(庙号太宗,后世改称成祖),史称「靖难之役」。』

当年宁王朱权为太祖皇帝第十七子,以谋略深得父王倚重,跟善战的四皇兄燕王朱棣,为诸王子之双杰;「靖难之役」兵变,朱权被半胁迫加盟了燕王阵营,也是颇有功劳,朱棣夺得江山后却对他诸多猜忌,将宁王府从大宁改封江西,并削除所有兵权。宁王代代子孙皆对这屈辱愤愤不平。

当今宁王朱宸濠一心重振祖先的雄风,野心的第一步自然是重建宁王府的军力。为了恢复亲卫的兵权,他以重金贿赂皇上头号宠臣钱宁,让钱宁在皇帝跟前说尽好话,终于放宽了宁王府养兵的限制。

王芳毕竟也是钱大人的亲系人马,钱大人与宁王的这层利益关系,他自然知晓。

王芳由此推断,眼前这件事情,显然也是宁王贿赂了钱宁,借用他统辖的锦衣卫,把武当掌门下山的消息广传天下武林。

可是为了什么呢?王芳一直想不透。

直至现在,听见李君元说这一句「能用的有多少个」,他终于明白了:

——宁王有意收编这些武者剑客为己用。

王芳想通了这一点,知道是索贿的绝佳机会。他瞧着街上已渐渐分成东、西两股的武者,向李君元试探着问:「李先生,王某一直有个疑问:这个姚莲舟独自下山的消息,最初王府是如何得知,再托我们传扬的呢?……」

李君元正是宁王座下第一谋士李士实的儿子,亦是王爷身边多年亲信。王芳这问话,他哪里听不出其中意思?李君元笑而不答,反问:「王大人,你认为呢?」

王芳也不客气展示自己的聪明:「王某大胆猜想……王爷在武当山上安插了人吧?」

李君元一听见,视线终于移离了窗户,瞧着王芳。

王芳继续说:「能够长期留在武当山,又打听得到这么重大的消息,这探子必然不是什么役工之类,而是武当弟子无疑;像武当这等隐居深山的大门派,门户森严,要安插或是收买一个弟子绝不容易,也非一朝一夕之事……」

说到这里,王芳已经毫不避忌地盯着李君元身上那块翠玉。

「宁王爷意欲招纳武林中人,看来筹划已久。」

李君元微笑着,解下腰间佩玉,轻轻塞进王芳掌心。

「王爷本就爱惜天下豪杰,出手从不吝啬。」

王芳的嘴巴笑得像裂开来。那块美玉无声无息消失在他衣襟口。

「只有一事,王某想不明白,要向李先生请教……」王芳说着伸手一指窗外。

李君元当然知道王芳问的是什么:宁王不过是想拉拢收纳这干厉害的武者,何以又要促成一场大战?

李君元把双掌拢进衣袖,抱臂胸前,看着这支武者军团,分从南门大街东、西两头行进。正走近这边来的是西军,八卦门的尹英川和少林和尚圆性,在那数十人中格外显眼。李君元特别注视半身铜甲、神容勇猛的圆性。那气势令李君元露出满意的表情。

「世上就是有些很奇怪的人,金银财宝收买不了,官爵权位打他不动。只有尊严和胜利,只有斗争,才能教这种人欲望沸腾;当他们生起欲望时,我们才有机会给他们想要的东西。」

李君元俯视走到「临仙楼」下方的武者行列。

同时,正在窗户下方走过的圆性,全身都进入了战斗状态,五感异常敏锐,马上就发现李君元来自二楼的目光。圆性止步,仰起半戴面具的脸,一双大眼朝他直视。

李君元被这个和尚猛瞪,瞬间背冒冷汗,一时接不下那番话。他勉强维持笑容,却也慢慢把视线垂下了。

圆性看见,就像一头野兽发现眼前的并非厮斗的对手,脸上警戒的表情消失,没有理会李君元,继续随大队向前走。

李君元感到压力消失,这才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离开窗户,进入厢房内阴暗处,用衣袖抹抹额上的汗珠。

王芳把这一幕看在眼里。他倒不觉得奇怪——在豹房的比试里,他已经见识过武当高手的非凡气势。

李君元呷了一口茶,定过神来,这才能够继续刚才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