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震关中 第一章 武当山(第2/10页)

「我没有现身,是想看看你。」这男子微笑说。

侯英志明白他话中的意思:对方是借着观察行走的步姿,判断自己的武功高低和来路。侯英志自己当然没有到达这境地,但他听过青城派的师兄说,武者只要功力和经验够深,自然有这观敌于微的能耐。

「那么阁下必已知道……」侯英志双手恭敬地举起手中长剑。「我这柄武当剑,不是抢回来的。」

那男子的嘴巴又咧开了一点点。他面貌虽冷,但笑容却真诚。「所以我说,你这小子有意思。」

侯英志还是举着长剑,下身却屈膝朝男子半跪下来。

「你干么?」男子扬一扬眉毛。

「叶副掌门有命,我一到了武当山,这柄剑便得交还同门长辈。」侯英志那英挺的脸,收敛了平日的傲气,严肃地直视那男子。

「新入门弟子侯英志,拜见师兄。」

◇◇◇◇

侯英志跟随着这位高瘦的师兄樊宗,前往广场西侧的配殿。

侯英志在成都时,已经从四川远征军的师兄口中听闻,武当派的最精锐弟子皆被编入三大部。远征军全体一身黑色,正代表属于「兵鸦道」。

他不知道,此刻他身边的这位樊师兄,那一身褐色衣服,则代表了「首蛇道」精英的身份——「首蛇道」的驻外弟子如邹泰,在外活动时自然只穿便服以保密身份;而像樊宗这等负责武当山警戒工作的「首蛇道」弟子,则穿褐色武服以作识别,并显示更高阶的地位。

「你是否奇怪,『遇真宫』里为什么都没有人?同门都到哪儿去了?」路上樊宗问。

侯英志点点头。樊宗为观察他而刻意躲藏,这还说得过去;但总不成整派的人都为了他这一个小角色而躲起来吧?

「原因很简单。」樊宗笑说:「他们都到山里各处练功去了。这本来就是『遇真宫』每天最冷清的时分。」

「为什么不在宫里练呢?」

「地方不够呀。」樊宗失笑摇摇头。

侯英志耸耸眉。

——假如连这偌大的「遇真宫」也不够,武当派弟子的人数必远在他想象之外。

两人说着就走到殿里。虽只是配殿,但那庄严的气氛已令侯英志乍舌。

在樊宗带引下,侯英志晋见正在殿内静坐养气的桂丹雷师兄。

四十来岁的桂丹雷,身形外貌几乎跟樊宗完全相反,身材矮壮硕厚,令人感觉就像是一颗铁球,圆鼓鼓地撑起那袭「镇龟道」的墨绿色道袍。一头乱发像狮鬣般冒起散开,仿佛被雷电殛过,发丝鬈曲干旱而呈棕褐色。他额头打横刺了一行细小的奇怪弯曲符纹。袍服左胸襟处,绣着令武当派众弟子欣羡的「太极」徽号。

——副掌门师星昊仍在京师侍候皇帝,镇守武当山的要务,就暂交他这「镇龟道」的资深弟子主责。

桂丹雷接过侯英志递来那封有「太极」蜡印的信函。

「掌门正在闭关,师副掌门又身在外地。这信我代启了。」桂丹雷双手捧信过顶,略一鞠躬,然后拆开那蜡封。

读毕全信后,桂丹雷一双有如铜铃的威猛眼瞳,直视跪在跟前的侯英志。

站在一边的樊宗,虽未看到信的内容,但已猜知大概:刚才他观察过侯英志的身姿,估量其武功修为,虽未臻高手级数,但亦必是从名门大派修学;信既是叶辰渊的,侯英志定然从四川来,那么他不是青城派就是峨嵋派的人;樊宗看他脚步轻灵,似习剑多于习枪棒,八成是青城的残余弟子。

桂丹雷又瞧了侯英志一会儿,猛然从盘膝坐姿中起立,一手就抓着侯英志的衣领。

侯英志没有抵抗。不是因为自知敌不了,而是他知道,自己转投武当派,恐怕不能马上得到信任。踏上山路之前,他已然准备接受任何的考验或折磨。

但桂丹雷却只是用了巧劲,把跪在地上的侯英志轻轻拉起身。

「走!」桂丹雷高笑,拉着侯英志的手掌。「还等什么?既然拜入山门,第一件事就是去跟祖师爷叩个头呀!」

◇◇◇◇

要进武当派的圣地「真仙殿」,必先在殿前脱去鞋袜,洁净双足,方可踏上那深棕色的木板地。

「真仙殿」初建时,地面铺的本来是青砖;但自从前代掌门公孙清还俗,改革武当派,将「真仙殿」改成修练武道的道场,就把地面覆上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