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盛会召开日(第2/3页)

有几个门派的掌门也曾提出,之前朝中对弥勒教也是颇有微词。先前西宁城被围一事,虽然绝大多数门派不曾参与其中,但是南北少林和丐帮青城齐动,还是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众人多少知道一些。这几位掌门都说,其实就是西宁一事,已经引发了朝廷对武林的警惕,一时又是起了对付武林的心思,而那两朝元老,当朝太师的庞吉却是全力为西宁守将陈同光开脱,又是提出了弥勒教的诸多弊端。如今朝堂之上,对弥勒教也是十分忌惮,觉得其依然脱离朝廷的掌控,威胁到了皇家的权威地位。赵祯的态度也是十分模糊,不过大概表露过对弥勒教不满地意思。

这件事情,一众前辈高人多少也是知道。虽然不知道庞太师为何要替武林中人开脱,不过其对弥勒教的态度都是有了极大的转变。许是先前西宁一事之上,弥勒教的所作所为叫庞太师十分不满,未能给北少林造成重大影响也是众人能够援助西宁的一个关键原因。对庞太师这种人来说,他在朝中的身份地位其实已然无双,只要他不起其他心思,专心稳固手中权势也能显赫一身。对庞太师来说,或许弥勒教已经不够听话,也不够有用,又是把握有他的把柄,太师也要好生警告提醒他们一番。

其实实施情况也正如一众武林人士所预料,庞太师的确是对弥勒教起了忌惮的心思,也是因为最近以来弥勒教行事愈发过火,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出于朝廷允许的范围之内。加上自从西宁一事之后,弥勒教在西北未能收获预料之中的好处,对庞太师一方也是颇有微词,渐渐有了与其他派系合作的征兆。加上几次弥勒教与庞太师合作,都是将庞太师瞒在鼓里,直到事情结束才与太师解释一二,庞太师对这种不听话的狗还是有些不满,又是担心其泄露自身机密,这才在朝堂上几番提起弥勒教之事,想要引起赵祯的注意。

只可惜赵祯虽然年轻,却是十分精通权术,深知“平衡”的重要之处。庞太师与弥勒教有所勾连,赵祯未必不知,只是不多干涉,严密注视就是。如今庞太师提出要整顿弥勒教,正好说明了两边起了冲突,却真实赵祯用来权衡双方的一个筹码,有怎么会轻易同意庞太师的诉求。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对赵祯来说,一切不过是他维护赵氏统治的棋子工具,至于谁忠谁奸,古来皇帝从不在乎,只要有用,都是好臣子,好百姓。

一众武林人中,能理解帝王心术的不说没有,也绝对不是很多,故而众人一时只知道朝廷那边只怕是靠不住,多余的地方确实难以想到。

而众人若是合力铲除弥勒教,其实也可以借助朝廷的帮助。弥勒教毕竟是一个邪教,放任不管迟早会成为祸患。若是众人能一举将弥勒教大部分主要势力铲除,剩下的百姓之类自然会有朝廷教化宣导,定不会叫他们继续深陷邪教,却也是为了天下太平。邪教为了笼络人心,总会有许多与正道不同之处,其中种种掌控百姓的手段,一旦失去了邪教的管理,一些信教入魔的百信却也是十分危险,往往会做出一些叫人难以理解的诡异事情来。

而如果众人要对付弥勒教,最大的困难就是找到弥勒教的老巢所在。对这种邪教来说,少了几个香堂根本无伤大雅,甚至只要首脑人物还在,他们都能再次拉起邪教出来,只要天下还有百姓,只要天下百姓不是个个安居乐业,甚至只要天下百姓还有一个人害怕生老病死,弥勒教就有翻身再来的机会,却是不怕一时失利。正如他们当时可以果断放弃太玄教一般,放弃几个香堂自然也不是什么大事。

故而剿灭弥勒教的重点就放在了寻找弥勒教高层之上。而那弥勒教主行踪诡异,神龙见首不见尾,从来不在公开场合露面,上次若不是南少林一事中他们稳操胜券,只怕众人连弥勒教主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不知道。而且纵是南少林时见到了弥勒教主,谁又能肯定那人就是真货?谁又能肯定弥勒教主背后没有隐藏的高人?

谈论了怕是有一个多时辰,场中一时又是陷入了死循环之中,也是没有一个对付弥勒教的好法子。其实当今武林的势力,真实不虚地是近百年来一个最为强盛的巅峰,真要能齐心协力,未尝不能对付小小一个弥勒教。只是众门派经历了唐末乱世,经历了五代十国,经历了太祖开天辟地,已然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朝廷分化了许多,不再如唐末太玄教作乱时那般团结一心,倒也真是因为大宋还未到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