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当年此处定三分(第14/33页)
崔轩亮皱眉道:「他怕什么?带头闹事的又不是他?」荣夫人道:「身为老二,天生就没有靠山,真要闹到大哥震怒动手,老么一定掉头就跑,逃个无影无踪,只留下二哥独自挨揍。是以每到了生死关头,做老二的别无选择,一定会回到大哥身边,向着小弟冷言冷语,奉劝他乖乖听话,莫要自寻死路云云。」崔轩亮苦笑道:「那……那老么不是气坏了么?」荣夫人道:「没法子。做二哥的多半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所以家中的老么多半会瞧不起二哥,觉得他们都是墙头草,风吹两头倒,没点用处。可在大哥的心中,他也不会感激忠心耿耿的二弟,他只会记得向自己吵闹咆哮的老么,觉得这个最小的弟弟敢作敢当,比起唯唯诺诺的老二,怕还强上许多。」
老大身高体壮,老么坐拥靠山,却只有这个二哥全无倚靠,难免成了个受气包。崔轩亮自己没有兄弟,便也不解这些手足故事,老陈、老林一旁听着,却是频频颔首,只不知他俩家中排行老几了。
崔轩亮苦笑几声,又道:「荣姊姊,我看妳这话有些言过其实了。我认得的几个朝鲜人,个个都是武功高强,办事也厉害得紧,可不像妳说得这般差劲吧?」荣夫人道:「我并没有说朝鲜人差劲。他们只是沈潜而已。身为老二,他们深闇明哲保身之道,几千年来都隐藏着自己的本事,以免引发中国猜疑。」崔轩亮惊道:「原来是个扮猪吃老虎的,那……那要是这个二哥下定决心造乱,那便轮到他称王了吧?」
荣夫人摇头道:「恰恰相反,要是老二造反,那得利的也只是老么,绝轮不到二哥出头。」崔轩亮讶道:「为什么?」荣夫人道:「老二不是老么,他没有任何靠山,所以一旦决心向大哥挑战时,那就是不是小孩儿拌嘴而已,而是真正的生死之搏,这时老大也不会对他客气,一出手便会取他性命。试问两位兄长一个惨死、一个重伤,这不轮到么弟当家作主了么?」崔轩亮骇然醒悟:「难怪……难怪我从没听说朝鲜要进犯中国……」荣夫人道:「千年以来,朝鲜便不打算争夺老大的位子。要想击败中国,一统天下,便算以契丹女真的国力,那也未必办得到。是以朝鲜打一开始,便选择做老二,对中国事事礼让容忍。只不过它再谦卑十倍,也无法忍受日本爬到它的头上。」
崔轩亮皱眉道:「为何要这样?」荣夫人道:「老二与老么的争竞,个中的苦痛辛酸,实不足为外人道。试想老二输给了家大业大的大哥,还能说是自己身材不如人,情有可原。可要输给了两手空空的小弟,那便不是身材不如人,而是脑袋不如人了。是以千年以降,朝鲜人始终告诫自己,他们可以输给天竺、大食、蒙古,甚且输给普天下任一国,可他们永远不能输给日本。这并非是为了利害得失,而是为了争一口气。」崔轩亮颔首道:「难怪……难怪那个明国勋这般痛恨倭寇,原来是这个道理啊。」
听得「倭寇」二字,荣夫人慧眼低敛,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道:「公子爷,你觉得朝鲜人喜欢中国么?」崔轩亮吃了一惊,忙道:「这……我……我不知道……」荣夫人幽幽地道:「公子爷,我猜朝鲜人并不恨中国,可也称不上感激二字。我想『怨』这个字,也许恰当些。」
听得事情扯到自己头上了,崔轩亮自是满身冷汗,老陈、老林也是低头无语,只听荣夫人幽幽地道:「比起日本,朝鲜对中国真是忠心耿耿。几千年来,它不曾背叛过这个大哥,也不曾入侵过中国一次,每当有外敌进犯中原,他甚且会与兄长并肩抗敌,纵使自己身受重伤,也是义无反顾。可你晓得,每当大哥掌权了、强大了,他是怎么对待自己这位亲兄弟的?」
崔轩亮身子发抖,颤声道:「怎么对待……」荣夫人轻声道:「好点的时候,那是忘记了。坏点的时候,则是率众来并吞他的家产,这就是朝鲜忠心耿耿的代价。」崔轩亮啊了一声,他握紧了拳头,大声辩驳道:「才不会!咱们中国人最仁厚了!才不会这样忘恩负义!」荣夫人淡然道:「青史所载,中国累次进犯朝鲜,前有汉武帝,后有唐太宗,历代兵祸,不胜枚举,公子爷何须抗颜强辩?」崔轩亮怒道:「我才没强辩!反正……反正妳看着!总有一日,咱们中国定会倾全国之力,给朝鲜一个大回报!」这话已然一语成谶了。「南刀北鞘,以合为和,是称大和」。大和刀出,朝鲜立将遭遇一场空前未有的大浩劫,届时汉城沦陷,王族被斩,国内百姓更要死伤大半。而中国也将丧师数十万,靡饷百万,倾举国之力援救朝鲜。说来这场战火已迫在眉睫,然则当前三国政局平稳,谁又算得到大祸即将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