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第20/21页)

面前的老卒肤色黝黑,想来是个辛苦人,看他身着戎装,衣甲微有破烂,穿来也不大合身,当是年轻时的装束。再看他脚旁搁着一只包袱、一柄大刀、另有一只铁铲,想是掘坑所用。白璧暇沈吟半晌,道:「这人是什么时候来的?」一名部属道:「咱们半个月前来此巡逻,便见这老头来此掘坑,他说自己生了病、恐怕活不久了,想请大伙儿成全,让他在天寿山下等死。咱们见他可怜,便也没拦着。只没想此人如此硬朗,居然撑了十多天才死。」这老卒没吃没喝,单凭一口长气吊住,便能熬下半个月,想来武艺必然不弱。可换句话来说,这人死前必也受尽了孤单痛苦。白璧暇拾起那柄刀,见到了一行刻字,满是铁锈,依稀可见「燕王」等字样。沈吟便道:「这人有提过自己的来历么?」众部属低声道:「没有。他只说自己是打河南来的,平日靠着卖艺维生。咱们问他姓啥名谁、过去有何战功,他也绝口不提。」白璧暇点了点头,道:「也罢,人是死在咱们辖下,你们过去查查那只包袱,至少要查出这人的姓名。」众部属蹲下身来,将那只包袱解开,只见里头有个馒头,早已发霉溢臭,此外尚有几件旧衣破裤,全都洗得泛白,至于这人的姓名来历、功勋军职,却仍付之阙如。

眼看查不出来人的身分,白璧暇也无话可说了,正要命人掩埋尸首,忽见坑里泥沙掩盖,埋藏了一样物事,白璧暇心念一动,忙纵身入坑,将那物事拾起,随即跳跃而上。

眼看上司身法如此利落,众下属自是高声喝彩,白璧暇伸起手来,制住众人的欢呼,低头来看掌心,却见到了一块铁牌。

淡淡的月光照下,但见铁牌生满驳锈,依稀见得有字,白璧暇将铁牌扔给了下属,道:「读出来。」那下属低头读道:「武员郭奉节,湖南长沙人,至正十二年生,官拜燕山中尉六品都统领……永乐八年、二十一年,随帝亲征蒙古……永乐四年、七年、十三年,任左先锋,随英国公三伐交址……俘黎氏父子于高望山……」众将士悚然一惊,方知这无名老卒战功如此显赫,竟曾北征蒙古,南讨交址,还曾俘虏过安南国的「大虞皇帝」。白璧暇叹了口气,道:「是了,龙帅、天师、飞虎将。这人年轻时追随过永乐帝身侧,乃是『燕山八虎』之一。」这「燕山」是个统称,泛指京城以北、长城以南的诸多兵马,合称「燕山十三卫」。不过详熟朝政者皆知,这「燕山卫」最初仅有八百余人,皆是永乐帝早年招募而来的战士。其中最为骁勇的八员猛将,便给时人称为「燕山八虎」。

白璧暇深深吸了口气,道:「这半个月来,他都没提过自己的身分么?」众下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上话,良久良久,方听一人低声道:「这人的话很少,只有一回咱们巡逻经过,听他喃喃自语,说他自己一辈子最痛快的事情,便是率天下之先,攻破大都……那时大伙儿听了以后,忍不住都觉得好笑……」白璧暇蹙眉道:「好笑?什么好笑?」众将士道:「攻破大都,那是太祖开国时的大战。想这老头儿年纪再老,那时也不过十一、二岁年纪,怎么轮得到他上场?」一片苦笑之中,人人都有不信之意,却听白璧暇轻声道:「轮得到的。当年开国举兵时,有一批小孩儿追随洪武帝,世称『难童』。」众军士愕然道:「难童?什么意思?」白璧暇嘴角微微一动,欲言又止间,便只摇了摇头,道:「罢了,你们瞧瞧他身上还带着什么,若有家人故旧,咱们也给通报一声。」众部将上前搜索,里里外外找了一回,便把遗物交给了上司。白璧暇低头一看,不觉眉头紧皱,道:「三只铜板?」「是。」那部属道:「这就是他的全身家当。」白璧暇默然半晌,道:「他死前可有遗言?」众部属摇了摇头,谁也不晓得。白璧暇轻声又道:「那他家里还有什么人?他可曾提过?」众人无言以对,想来谁也不知情了。

全场鸦雀无声,人人围在这老卒身旁,有的低头踢土,有的遥望长城,谁都不想说话。

打了一辈子仗,除了这三只铜板,余无长物,临到人生的最后一程,只有眼前这些陌生将士来给他送终。良久良久,一名部属拿起铁铲,低声道:「大家都过来吧,把这位爷台埋了。」众人默默围上,抱起了尸身,正要将他抛入坑里,却听白璧暇道:「且慢。」众将士停下手来,只见白璧暇摘下了头盔,轻声道:「将日月旗摘下。」众部属忙放倒了旗杆,解下破旗,交给了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