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劫运入天牢(第5/7页)
待到殿前,她抬首,见这座大殿广九楹,深五楹,重檐歇山式顶,绿琉璃瓦顶,黄瓦剪边,殿门首一巨匾,上书三个黑底贴金大字:长生殿。殿门两侧的朱红漆柱上悬一副对联:紫薇九重,碧山万里。清风今日,明月前身。
大殿后是一小殿,广三楹,四方攒金镏金方顶,整组建筑矗立于三层汉白玉石须弥座上,有汉白玉石护栏重重围绕。但最使她惊讶的,是整座大殿竟建在一个宽泓无垠的大湖上,湖中尚有寥落的残荷断梗,在秋风寒波中瑟瑟轻摇。
湖水上,大殿旁,还有敞阁三间,阁后五亭,皆方形,重檐,前后错落有致。一眼望去,整个建筑群无比恢宏壮丽、巍峨庄严,气势半分都不输于紫禁皇城。
她疾步上阶,才到殿门,四名太监上前阻拦。她早有准备,答道:“我是永福郡主,世子殿下让我来替他拿样东西。”脚步不停,径往里走。四太监看她的穿着、气度,又如此美貌绝伦,且宫中早已通传,今日有一位永福郡主奉旨入住永泰宫,遂不敢再拦,任她进去。
进到殿内,扑鼻便是一缕淡淡的幽香,却见内里甚是宽广,分前、中、后三殿,殿内六十根金丝楠木巨柱支撑,巨柱两人环抱,也难以交手。梁、柱、枋、檩亦均是金丝楠木,红漆彩绘,用料考究。如此规模宏阔的大殿,就连皇城中也没有。
前殿迎门处是一具十扇金漆屏风,行文为曹植的《洛神赋》,屏风前设金丝楠木宝座,宝座两侧,陈放着香筒、宫扇、黄铜仙鹤蜡钎。晏荷影绕过金漆屏风,便到了中殿,中殿是书斋的格局。
西面的一面墙全是金丝楠木架,书卷一直堆摞到了殿顶。书架前端,稍靠正中处,是一张金丝楠木嵌牙书案,案正中设周庚君鼎,左右金丝楠木书匣,案上笔砚未收,摊着一册翻开的《金刚经》。案后同样一张金丝楠木嵌牙交椅,椅后一具绨素屏风,迎着书案的殿墙上,挂着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对面墙上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左右挂米芾草书楹联:掬水月在手,一片霜色空殿外;弄花香满衣,万瓣梅影孤窗前。
绨素屏风后是一具金丝楠木双面山水人物插屏,过了插屏,又下几级汉白玉石阶,这才到了后殿,亦即赵长安归卧安歇的寝殿。后殿虽不似前、中殿宽大寂冷,但也只得一床、一榻、一书桌,一太师椅。晏荷影一进后殿,就被墙右壁上悬的一幅字吸引住了,先是因上面的一笔飞白书法写得太好了,次是因这幅字的内容,正是她最喜爱的李义山的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诗后一行小字:七夕雨夜,苦思荷影,终夜徘徊,不能成眠。
她一晃,已跌坐椅中:七夕?那正是姑苏分别后不久,他……会真的这么思念自己?兴许,这“荷影”是另一女子的名字?但她亦很清楚,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望着小字,良久,她不禁珠泪双抛:“你要……真的心里有我,怎么还做那些事呢?”
“呸!不要脸!你算什么东西?长安哥哥会瞧得上你?”一个声音冷冷地道。晏荷影不意后殿还有别人,一惊,忙拭泪回头。这下,隐身纱幕后的耶律燕哥吓了一跳:被她的容貌吓了一跳。
她一惊之后,嫉火中烧,但脸上却立即变得笑嘻嘻的:“咦?这位姐姐,我们好像曾在哪儿见过?”大眼珠灵活地转动,“哦……小妹想起来了,姐姐不是跟着赵长平的吗?怎么又到这儿来了?”晏荷影也认出了对方,她就是赵长安从辽国带回来的那个延禧郡主。
耶律燕哥脸上有两个小酒窝,使得她的笑是那么天真无邪:“姐姐,你长得太好看啦!才将小妹逗姐姐玩的,那种小孩子家的混话,姐姐你一定不会放在心上吧?”晏荷影心地善良,又少心计,最易轻信人言。这时见她乖巧可爱,不禁破颜一笑:“我不会的,妹妹,你是赵……殿下的什么人?你也长得挺好的啊!”耶律燕哥亲热地挽着她的胳膊:“姐姐,原来你也是这儿的人?你是哪个宫的?”
“嗯……我不是这儿的人,是……皇上命我来的,现先暂住永泰宫。”
“咦,这就奇了怪了,那老家伙为什么叫你来?皇宫里没地儿住了吗?”晏荷影不假思索:“不,是殿下他,他……”耶律燕哥笑靥愈发甜了:“哦……我说嘛,难怪,肯定是他见姐姐这么俏,就求老家伙把姐姐赏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