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苟能制侵陵(第5/8页)

赵长安亦不理会,径道:“现我们已然知己,是以我才说,我们已有与敌军战平之可能,如若再能知彼,那岂不就是胜算在握了吗?”

章强东反唇相讥:“兰公子此言差矣……”他一大老粗突然也转起文来,旁人倒也罢了,宁致远等人是素知他的,无不暗暗好笑,“这敌军的‘彼’我们也早‘知’矣,他们一共有四万多人,领头的熊人是没藏乞逋,而‘己’方才有区区八百人,倒要请问兰公子,我们的这个胜算,却是握在哪里?”

“错了,章老英雄,你既未知己,更未知彼,所以才会说出这等丧气话来。”

“那就请兰公子给大伙儿说一说这‘己彼’!”

“好!我且先来说说‘己’!现城中可守之兵虽仅八百人,但‘己’方却有一极有利处,能令这八百人,有三千二百人之力。”

众人无不讶异,都盯着他,到底什么有利之处,能让区区八百人变成三千二百人?

“静塞城东西两面是绝壁,南临深涧,城外大路一旦被封,城即被围,这固然是个极大的弊端,但于守城而言,却是大大有利的!”

众人均一头雾水:他这是在胡诌什么?诸人均觉得,这个静塞城建得实在没有水准,而最没水准的,便是城外的这条大路!只要此路一被封,城内人便是插翅也难逃出。赵长安却说,这个要命的缺陷,竟成了个大大的好处,众人大眼瞪小眼,均觉他的话太过玄奥。

只宁致远一怔之下,随即露出了会意的笑容。而李隆注视赵长安片刻后,目光也渐渐明亮起来,显然,他也明了赵长安话中的深意了。

赵长安将茶盏放在面前茶几一角:“这是此城的方位,两边就是深涧、绝壁,只这里是一片开阔处,”点了点茶盏前,“也就是现在城外敌兵安营扎寨之所。己方固然无法自这三面越城而出,”比划了一下茶盏的三面,“但没藏乞逋也无法派兵来攻击这三面城墙。是以,我方无须分散兵力,四门皆守,只须倾尽八百人,看好这前面的一道城墙即可,这岂不就是将四门的守城之士尽聚一处,使得一人之力,作四人用的道理吗?”

众人恍然,继之大喜,看来,己方还真有一线固守的希望了。

“说过了‘己’,现再来说说‘彼’。西夏军自立国初,就由李元吴分为左右厢监军司,左厢监军司下设神勇、嘉宁、静塞、保泰、和南、祥佑六司,右厢监军司下有朝顺、甘肃、西平、镇燕、强镇、威福六司。每司最高统帅为都统军,之下是统领、总管、佐官。另据各军的职司不同,又分为卫戍军、侍卫军,或称御围六班直、擒生军。其中,以卫戍军军力最强,而在所有卫戍军中,又以现在围困我们的祥佑军最为凶悍。”

他这一番娓娓道来,众人无不听得暗暗心服。

“西夏全国皆兵,士兵蛮狠凶残,最善攻城掠地。”赵长安环视群雄,目光在遇到宁致远的炯炯清眸时稍作停留,微笑示意,“以前,西夏军在攻城时,深以城前宽且深的壕沟为苦,后制造了一种战车,名唤‘对垒’,攻击时,每出数十上百辆车,每车载兵士十多人,推车手十人,将车推到壕沟前,然后车上兵士跃下,众人合力一推,将翻入深壕,无论多宽多深的沟堑,顷刻便被填平,这时众兵士再越壕沟,如履平地。接着,弓弩手持神臂弓,发射夺命箭。此箭非同一般,箭杆长逾一尺,上铸倒钩铁刺,中者伤处立时爆出海碗大的裂口,血涌如泉,片刻即死。而此箭一发,少则万余,多则百万,故又名飞蝗箭,这样疾风暴雨样的一轮猛射,城墙上几无生还者。”

众人不寒而栗,深为西夏军的强悍凶暴而心惊。

赵长安眼中则流露出了痛楚:“这时复冲出步跋子,人人左手持三钩长铁链,右手握番刀,这些士卒久经战阵,上下城墙,出入沟堑,逾高超远,行动迅疾,一扬手,链钩咬进城墙垛口,只须三两下,人已跃上了城头,打开城门。接着再派铁鹞子,即如女真人的拐子马,穿戴重甲,刺斫难入,冲入城内。这样,城就被攻破了。这种进攻,前后耗时不过一刻。据说,最快的一次,是攻克南朝的东境军事重镇抚宁砦,仅半盏茶的工夫,抚宁砦的城门已被洞开。那一次攻城的,便是现在城外的祥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