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缘起即缘灭(第4/8页)

距金城尚有十里之遥,只见前方黑压压的一片,及待驰近,方见是一座军营——营帐相接,拒马相连,旌旗飞舞,军容甚是壮观。车至近前,营门内冲出一骑黄马,马上骑手大声喝问:“来的是宫的人吗?”冯先生沉声应道:“是,兴安宇在哪儿?”

“总兵大人请各位到营中大帐稍歇,有事商量。”

冯先生驱车随骑手排闼直入营门,到中军大帐前,未待车停稳,华先生、兴安宇及金城文武官员约十数人已迎了上来,跪伏于地,磕头呼道:“臣兴安宇率金城同僚,参见宸王世子殿下,愿殿下千岁、千千岁!”赵长安皱眉,下马,扶子青下车:“王驾在外,勿须多礼。都起来吧!”

众人拥着他进了中军大帐,见宁王正负手背着众人立于帐中。赵长安停步,跪倒、叩首,朗声道:“宸王世子赵长安带同属下参见皇太子殿下,愿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兴安宇、晏荷影等人俱是大惊,慌忙也跪倒行礼,只有冯先生矗在门侧的角落里,双眼向天,没事人一样。晏荷影吃惊之余,心想:宁王?太子?昨天他自称是赵长安,昨晚就变成了宁王,现在又成了皇太子,诸多身份,到底哪个是真的?不过,既然赵长安都对他下跪叩首,看来他这皇太子的身份八成是真的了。当下只是低头不语。

皇太子赵长平转身,目光阴冷,面色阴沉,指着冯由冷笑道:“赵长安,瞧瞧!瞧瞧!瞧瞧你一手调教出来的好奴才,见了本宫都敢这个样子张狂!不是你这做主子的处处包庇护短,这个冯由他敢这样吗?”冯由一愣,咬了咬牙,勉强下跪,口称千岁,给赵长平请安。

“罢了,罢了,你主子就是千岁,本宫这个千岁,却生受不起你的这个头,也免得折了本宫的福,减了本宫的寿!”赵长平踱到茶几后站定,“宸王世子再多跪一下,其他人都起来吧。”众人不敢再跪,也不敢不起,纷纷起身退后。冯由、华先生俱满面怒容,强自克制。

就这片刻间,晏荷影已瞅见了华先生眉尖上的那粒朱砂红痣,也听出了冯由的声音,他就是被赵长安称作叔叔的中年文士。

她偷瞥一眼赵长平和赵长安,心思:太子好像对赵长安有什么深仇大恨,赵长安才把他救回来,他就恶语相向,不近人情。嗯,是了,他定是恨赵长安在外面作恶多端,滥杀无辜,是以虽然赵长安救了他,他仍不给赵长安一点儿好脸色瞧,故意要折辱他一番。本来,见赵长安被人整治,她应该高兴才对,但这时看他孤零零地跪在硬冷硌人的沙砾上,心中却一阵阵地刺痛。

“本宫在玉桂山庄不便暴露身份,自称宁王,实是为了大宋社稷考虑。赵长安,本宫问你,那个酋首和她的那些奴才,你都已经宰了吗?”

赵长安恭敬地答道:“启禀太子殿下,没有。”

“哦?为什么?是因为他们武功太高,你打不过,还是因为你只顾着逃命,根本就不敢下手?”不等回答,赵长平又声色俱厉地道,“你明明可以把那个老婊子——我们大宋的仇敌一剑剁了,却故意放她逃走,为我大宋留下没完没了的麻烦!哼,赵长安,你好大的胆子,敢干出这种吃里扒外的事来?”转头命兴安宇即刻带兵包围玉桂山庄,全歼萧太后及所有辽人。

兴安宇昨夜被赵长安召来,驻兵在此。当时赵长安说,如此盛陈军容,目的只是救人。但他做梦也没想到,要救之人竟是东宫储君!更没想到,这位太子殿下甫一脱险,就要他带兵去攻击以强悍善战而天下闻名的辽太后及其部众!

大宋自立国以来,为防臣子们效仿“陈桥兵变”,军队向来均由文官统领,兴安宇本是个不谙军事的文弱书生,自到任金城总兵后,时时、处处、事事被楚廉忠压制挚肘,他既没有统军御敌的本领,更早消磨了精忠报国的雄心,虽身为总兵,却从未带过一兵一卒。这时听赵长平颁下这种赶鸭子上架的令旨,心中连天价叫苦,马上便僵在了当地。

见他不动,赵长平怒气勃发:“怎么?一个小小的王世子差得动你,本宫的令旨你倒可以不听?”赵长安开口道:“启禀太子殿下,辽太后不能杀,否则,我大宋会有不测之大祸。”赵长平斜睨赵长安:“大祸?本宫看你才是要大祸临头了!还敢在这儿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