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妙手解惑(第4/7页)
那六个人还都在狱中,家产被抄,只有一小部分入了官,大部分被潞王和东厂的人入了私囊。
这使得永乐皇帝更为愤怒了,立时下旨将在狱中的潞王赐药自尽。
三位大档头流放边站服苦役,终身不得赦回,其余大大小小牵连在案者达到两百多人。
梅玉的官又加品了,由三等公晋封为一等汝国公,荣耀也到了极点。
郑和又打赢了一仗,在夺权的战争中,他再次地把对头扳倒了下去。
不过,很泄气的是永乐帝并没有把密探的大权全部交给他,东厂的系统又另外指派了河间王朱扑来领军,内廷也另外拨了一名宦官来监军,那是原司起居注的洪士礼,这两个人以前跟郑和没有什么过节,但以后为争权,可想而知的,一定处不好。
郑和对这件事的反应很平淡,仅一笑付之。
倒是梅玉为他生气道:“郑老,皇帝太不够意思了,他一连派了几任的人来跟你分庭抗礼,结果都犯事查办了,这已经够证明你的忠心和能力了,他为什么还是不放心把全部的事务交给你呢?”
郑和一笑道:“国公的关心,咱家十分感激,但皇帝的措施是十分正确的,而且还是咱家建议的。”
梅玉笑叹了一声道:“郑老真是应了一句作法自毙了。”
郑和也笑道:“咱家是咎由自取,惹麻烦也是活该,国公才叫冤枉呢?像潞王这次对付国公,完全是受到咱家之累,他是因为见到我们走得太近,以为我们是一党,所以才找机会要打击国公。”
梅玉也只有付之苦笑,郑和明白他的意思。
正色道:“其实,我们并不算是结党,咱家以寺人的身份而掌大权,本身并无营私结党之心,皇帝对咱家的忠心是十分了解的,咱家本姓是马,但是我马家的子弟,在密探圈子里并没有居于高位,目前掌权的是郑家的人,但这门亲戚是皇帝帮我找的,他们才是皇帝的自己人。”
梅玉不禁一怔,现在才想起来,锦衣卫指挥使郑文龙名义上是郑和的侄子,但郑氏一族,早年就是燕王的死党,他们才是皇帝的亲信。
郑和叹了一口气道:“咱家跟国公交好,跟沐王府来往频频,每一个人都以为咱家在结交外镇,壮大自己,其实国公也明白,咱家实在无求于国公,是皇帝要我们多热络一点。”
梅玉更为诧然地道:“会是皇帝要我们交往?”
“不错,皇帝从建文皇帝手中取来了天下,心下对这个老侄儿是颇为抱歉的,但不能表现在脸上,所以才命咱家在私下多作照拂。”
“他是一国之君,又何必要偷偷摸摸地表现关切。”
“国公,他要是明白的表示了,就无法禁止臣下去接近了,也就会有些不安分的人去唆使建文皇帝东山再起。”
“我大哥不会有这个意思的。”
郑和一叹道:“国公,建文皇帝最大的毛病就是耳根子软,定力不足,假如有十几个人天天在他面前说话,而且又提出种种有利的条件,难保他不会改变的。”
梅玉刚要开口。
郑和已抢着道:“真要有利于复辟,放弃良机自是可惜,但今上是个极端聪明的人,他不会让那种情形出现的,今上怕的是建文帝不明时势,轻易地相信了那些好事者的话,轻举妄动,不但使无辜生灵涂炭,也伤害了彼此的叔侄之情。”
梅玉长叹无语,他不能说没有那种人。
像把建文帝在缅甸捧起来的李至善就是一例,而建文帝实在不是一个有主张的人,在缅甸受制于李至善,要不是方天杰和自己全力支持,出死力帮助他摆脱打垮了李至善,后果实不堪设想。
一等汝国公,西南夷都护使又要返任所了。
锦衣卫派出了五十人的卫队,浩浩荡荡地送他回任,另外还有一千名由禁军中挑选征募的精锐,是派去增防扩充他的编制的,这是朝廷对他表示的支持,尤其是那千名的禁军,完全是精锐中的精锐。
由郑和透过密探的过滤帮他挑选的,战技精良,武功出众不说,还具有各种的军事技能和特长。
这些人拔过去,是帮助他在西南夷建军,朝廷有意在西南夷邦间,发展一支十万人的精锐大军,军士在各夷邦就地征召。